2018中国国防经济学年度人物游光荣获选感言


2018-11-28 全民国防教育网

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研究中心  游光荣

2018年11月25日

 

各位国防经济学前辈,各位同仁:

早上好!感谢评审委员会和《经济学家周报》等组织单位。我获评第四届中国国防经济学年度人物和著名国防经济学家,是一个令我诚惶诚恐的荣誉。我的“诚惶”首先源自出身,即我的历史有“问题”。因为我没有经历过国防经济学本科、硕士或博士的严格培训。在这个流行跨界的时代,评审委员会竟然把跨界引入到了国防经济学评审过程,把这一荣誉授予我。大约20年前,我就想投奔国防大学库桂生教授门下,终因国防大学拒收在职博士生“未遂”。撇开“诚惶”的历史,我的“诚恐”更多来自现实。毋容置疑,与全国军民融合发展强势推进、我军军事管理革命对国防经济学需求旺盛的形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大炮与黄油”关系为研究基点的国防经济学竟然有弱化甚至生存之忧。此时获奖,压力可想而知。但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对我国国防经济学研究的未来充满信心。

当然,我今天获奖,还必须感谢我的夫人狄承锋,因为“沾”了她的“光”我才能有今天。我1988年研究生毕业投笔从戎之后,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正宗”学发展经济学的“她”,研究“国防”的与研究“经济学”的成了“家”,就成了今天的“国防经济学家”;穿军装的我与老百姓的“她”“军民结合”,预示了后来军民融合成为我的研究方向。

回顾一下我与国防经济学之间,就像我们夫妻的缘分一样,已经有了30年的“交情”。我于1980-1988年间,先后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系和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1988年分配到原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研究所。1989年初在《军事系统工程》杂志发表《国际安全系统中的军事工业》一文,相继在《中国软科学》《未来与发展》《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军事经济研究》等杂志发表国防工业、两用技术、装备经济等方面的论文,保持着对国防科技工业现实问题以及国际比较等方向的学术兴趣。1998年,解放军总装备部成立之后,我更多地从军方的视角关注上述问题和军事装备学、装备经济学有关问题。2009年,发表在《中国国防经济》杂志的《装备经济学是否已经成为国防经济学的独立分支学科》论文还被评为当年优秀论文。经过长期的研究考察,我逐渐认识到军民结合不能仅仅局限在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采购领域,在我国独特的国情条件下,军民结合不仅需要提高层次、拓展范围,而且需要发生“质变”。因此,我们团队申请了2003年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并获批立项。自此,我以武器装备采购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为基点,持续开展了军民融合研究。以上就是我与国防经济学的渊源。今天的获奖是对我的莫大鼓励和鞭策。不忘初心,矢志发展,砥砺前行,拼搏奋进,是我与国防经济学的一生缘、一世情。

再次感谢评审委员会和各位同仁的信任!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