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一部唤起全民族“海权”意识的书


来源:全民国防教育网 方敏 发布:2022-10-27

2022年7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习近平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的重要论述,蕴含着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对于我们如何在国防观、爱国主义教育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德昌是我的同乡。早在十多年前,家乡的《东台日报》刊登有一篇《蓝色海疆一支笔》的长篇报道,里面这样介绍他:“杨德昌曾数次随同中国海军多舰种远航编队,驶向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其中巡航祖国的南沙群岛,在舰上一蹲就是一百五十多天。他说,这是取之不尽的富矿。数十年来,他创作小说,采写新闻,也为历史补缀文字,主编《图说中国古代海军》《图说中国近代海军》《图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还为青少年编写了海洋、海军科普知识读本《蓝盾》……询问他今后有何打算,他深情地说,文章往事,过眼云烟,没啥好炒作的。有道是,胸存五湖四海志,意在千山万水间。所以,他会坚守海疆,继续笔耕,争取有新的好看一点的作品带给家乡人民!”

杨德昌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1988年3月14日,中国海军与越南海军进行了一场规模不大但却令人瞩目的海战。它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不仅仅是用声明,而且是用果敢的行动,来捍卫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南沙群岛——那片蓝色的海洋国土。海战的硝烟刚刚散去,《解放军报》的记者来到濒临中国南海的某繁华都市的个体户一条街,与个体经营者们交谈:“你知不知道今年3月14日在中国南海发生了什么事?”小老板回答不知道,又反问什么事?能挣钱吗?这一天记者一共询问几十个人,他们中竟无一人知道这关乎民族利益的南沙之战!

南沙之战后,海军在上海创办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海军,展示海洋,以激发全民的海权意识和国防观念。杨德昌成为海军上海博览馆的首任馆长。他对五万多名大中学生做过一次“国情”知识测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认为中国的领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百分之八十的人认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只有一个,那就是黄河的“腰”部。博览馆讲解员先后向三万多名小学生提过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共和国的版图像什么?”“像一只公鸡!”“还像什么?”参观者一片默然。这不能怪学生,因为从小到大老师都是这么讲的。但是,身为龙的传人,不知道我们还拥有三百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不知道雄鸡形状的版图外边还有一个蔚蓝色的鸡巢。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认识误区!

21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唤起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增强全国人民的海洋观念,已显得非常紧迫!杨德昌在海军上海博览馆当过十年馆长,有几十年从事海洋、海军历史研究的经历。当他把新写的《海权!中华海权!》摆在我面前时,我心头一亮。

对写海权的书,我读到过不少,而对写“中华海权”的书,尤其是用“史话”的形式系统地完整地写,这还是第一部。这部书把“中华海权”融于中华文明史的滚滚江河中娓娓道来。读着中华文明史,自然而然就读懂了“中华海权”的来龙去脉。

首先,明确定位,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中,不少人曾认为,与西方的“蓝色文明”相对照,中华文明囿于农耕,只能称之为“黄色文明”,缺乏海洋开拓精神,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列强挑战面前,屡屡受挫的基本成因。然而,纵观、细读中华民族向海洋进取的历史,我们要对这样的论断,说“不”!

其二,阐明概念。有人说,中国人民对“海权”这个词太生疏了,或者说对它的认识太偏颇了。因为海权的诞生与资本主义同步,海权理论始服务于帝国主义,继服务于霸权主义——“出身”不好,“名声”也不佳,所以至今没有在中国的理论界落户。其实,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注重对前人的理论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马汉的海权理论,揭示了利用海洋与控制海洋的辩证关系和海军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已成为我们今天的共识。利用海洋就必须控制海洋。这种控制与霸权并非一个概念。我们不需要别国的一寸海洋,但对属于自己管辖的海洋理所当然地需要控制和利用,禁止别国染指我们的主权。

其三,坚定信心。海权与实力相关,维护海洋权益,可以有一万条和平的方法,但决不能排除武力途径于万一。没有遏制战争的坚不可摧的国防实力,和平只是幻想。古人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要让敌人屈服,过去是,未来也是,最根本的还是靠实力说话,没有实力,嗓门再大也没用!

显而易见,为了讲清这些道理,杨德昌占有的史料十分丰富。出浅入深,游刃有余。如果没有厚实的史学功底和理性思维,如果没有对古今中外海权史事连同古往今来海洋文化的广泛了解,是不可能写出如此大信息量的《海权!中华海权!》的。

我十分佩服杨德昌的文字功力,在他的笔下,不是简而单之的“流水席”,而是给我们铺排了一道“文化大餐”,色、香、味俱佳。带有张力、传导力的语境,无形中增添了阅读的兴趣,一点也不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

形式上的史诗化,是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时空所必须具备的表现手法。倘若没有威武雄壮的活剧,没有贯穿其中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那就如大白话“清汤寡水”!

中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本书所讲述的“三皇五帝”“秦皇汉武”,以及文天祥、郑和、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陈化成、邓世昌、陈季良、萨师俊……一直到人民海军的海战英雄,无不闪耀着、洋溢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气节。

传奇性的叙事模式,是这部海权史话的一大特色。杨德昌善于“讲故事”,而故事讲得越好听,才能吸引越多的听众。不是吗?我读完这本书,有感而发——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写好中国故事,而写好中国故事不能总是板着面孔说道理,尤其是满纸大道理。故事讲清楚了,道理都在其中。事实明确了,观念也就有了。

值此,鼎力推荐《海权!中华海权!》成为国防观、海洋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普及读本,并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喜爱!

方  敏            

上海国防教育进修学院院长、教授,陆军大校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