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警,时刻准备反劫制暴
 


  昨天,在本市首次反恐综合演练现场,两位特警队员透露了他们带点“神秘色彩”的职业细节——上海特警,时刻准备反劫制暴

    
   针对近年来国际反恐形势的需要和国内劫持人质等暴力犯罪案件增多的情况,上海警方提出要在“反劫制暴”的训练中强化专业人员培训,组建临场处置专业队,选拔培养一批“谈判专家”、狙击手、女特警及排爆专家。这也是上海警方大练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昨天,在上海市首次反恐综合演练现场,记者见到了两位特警队员。    

  本报记者潘高峰

    
    狙击手陈晓双眼视力只有0.3

    
    狙击手是战争中一个传奇、神秘的角色,有“隐身死神”之称。在上海特警支队,同样有一支狙击手队伍,正为防暴反恐的使命而默默训练。其貌不扬的陈晓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号狙击手。

    
“我的视力只有0.3一开口,陈晓就把记者吓了一跳。按照陈晓的说法,眼睛好的人不一定打得好枪,瞄准要求视力回收,只看准星缺口。打枪时陈晓也戴上眼镜,但他说,视力1.0左右就行了。

    
    实战须首发命中

    
    陈晓当狙击手已3年,但至今仍没有在实战中开过一枪。对于一座城市的安定来说,这是幸事;对于一个狙击手来说,这是遗憾。陈晓能做的只是不断训练,因为那一天如果真的到来,很可能只有一次机会。

      
唯一一次惊心动魄的体验,是在今年3月。一个杀人通缉犯逃到上海,警方得到消息,包围了疑犯房屋,疑犯可能有枪,屋内可能有人质。于是,陈晓爬上了制高点,占据了狙击位。

      
陈晓的狙击步枪内有5颗子弹,但我知道,首发命中,这是一名狙击手的使命。虽然一枪击毙歹徒十拿九稳,但那一刻,陈晓的心怦怦乱跳。他努力不去想任何事情,一遍遍回忆着瞄准的要领,直到整个人如冰山般凝固。

    
  最后虽然没有开枪,陈晓却经受了一次最严格的考验。“枪很好打,但毕竟是夺去一个人的生命,开第一枪真的很难。”陈晓告诉记者,现在队里很重视对狙击手的心理训练,并给他们专门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

      
托枪练到手发抖

    
  一个狙击手的诞生,需要天赋,更需要磨练。陈晓从小就喜欢枪,当初被选为狙击手时,也是因为他天生对枪有感觉,打5枪,基本能在40环以上。这对一个没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来说,难能可贵。

      
陈晓说,他们的训练内容开始是托砖,一托就是半个小时;然后是托枪,2分钟一组,要连做20组。托到后来,整个人都在抽搐,放下枪,手还在不停地发抖。陈晓有一次训练后去开摩托车,结果手一软,摩托车倒在地上,他用尽全力怎么也扶不起来。一个老太太走过看到,很不理解,最后还是这位老太太帮他把车扶起来的。这件事后来被传为笑谈,但笑声背后,人人都明了其中的苦涩。

      
谈判专家张巍生死系于唇齿间

    
“哥们,叫我谈判员吧,因为我还不能算是专家。”一见面,张巍就笑着说。个子不高、身材壮实的他笑容可亲、语调诚恳,让人不由自主地和他拉近了距离。可能,这就是一名谈判员的魅力所在。

    
    张巍是上海公安局特警支队的一名特警,同时也是上海首批由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指派的“谈判专家”。“谈判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神秘,我只是一个说话的人。”但如何把话说好,这里面有门道。“谈判专家并不要求口若悬河,但一定要思维敏捷、反应快,同时要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张巍告诉记者,不论对方是想要轻生的自杀者,还是穷凶极恶的劫持者,谈判专家都要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朋友、子女、兄弟,来体会他内心的苦处。

    
    当谈判专家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张巍认为,真正的谈判高手都是技术型专家,需要具备多学科的专业和文化背景,尤其要精通犯罪心理学,能从对方的对话和语调中作出专业分析,揣摩对方的心理状态,判断自己下一步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分工协作靠团队

    
“我们主要借鉴的是西方谈判技术方式。一般以谈判小组的形式出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分工。”张巍告诉记者,就像港台电视里那样,他们的小组一般由谈判员、策略员、队长、物资运送员、联络员和记录员组成。

    
   谈判离不开临场的随机应变,也离不开平时不断演练。张巍和队友们经常会模拟谈判员和被谈判者,进行互相说服训练。“其实,很多对话是可以预知的。这些对话我们必须背诵下来,熟练运用。”

    
    张巍透露,谈判一般要对附近清场,以免影响对方情绪,但有时候也要善于利用周围环境的变化来迷惑对方。比如在与劫持者对峙谈判中,就要善于利用假象:周围车辆行驶的声音可能让对方反感,此时应该告诉对方真实原因,而当这样的情况多次发生,对方可能松懈,最后行动时,突击人员车辆行驶的声音反而不会引起对方过度警觉。(据《新民晚报》)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