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2015年7月14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在今年7月14日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1]伊核问题六国、欧盟和伊朗在维也纳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使这场持续13年之久的国际争端最终得到了圆满的政治解决。
历史背景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为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同时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使伊朗不得不考虑保卫国家的安全,美国开始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有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常年赖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军,美国入侵索马里、美军飞机空袭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军在伊朗近邻的中东、中亚国家、南亚岛屿等驻扎有大量军队,严重威胁了伊朗安全。
中东是联系欧洲和亚洲的重要地区,同时富含石油、天然气的等矿产资源,中东一直是大国的目标。世界能源输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亚丁湾的曼德海峡都在中东,美国已经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还没有控制。美国已经在海湾战争时趁机大举驻军中东,并扩大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围:它下辖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5个分支司令部,还有3个综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国武装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联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联合作战司令部。美国在这些地区总共部署有25万军队。海军第五舰队归中央司令部所辖,其司令部设在中东的巴林。美国可能再次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虽然在伊拉克战争后没有发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美军控制伊朗,则大大提高美军控制中东和中亚的能力,把美国的实际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连成一片,将使美国牢牢地控制中东和中亚,威胁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并对南亚、西亚、中亚、东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等国家将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响。美国的全球目标和中东战略和伊朗核问题密切相关: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维护美国及盟国的扩张利益;扩张美国经济;在国外推进所谓的美式民主,不断削弱外国的内部力量,为美国的扩张提高便利。
布什尔核电站是伊朗首座核电站,总造价为10亿美元,设计装机容量为1000兆瓦。1995年,俄罗斯与伊朗就建造布什尔核电站签署合同,根据合同,该核电站应当于1999年竣工。但后来由于政治和经济等原因该工程一再拖延。[2]
2003年初,伊朗前总统哈塔米2003年2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
至此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有资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浓缩铀设施,为建成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做准备;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伊朗还在建设重水反应堆,这将使伊朗能够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根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情报,伊朗已经迈进了核门槛,但还未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
铀浓缩是生产核燃料的关键环节。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兰核研究中心曾进行钚回收试验。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朗已经分离出100克的钚。
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
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铀浓缩活动。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说,伊朗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2004年11月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印巴、伊朗)。4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报告说,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2010年8月9日宣布,伊朗第一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将于2010年9月投入运营。
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报道,萨利希当天在视察布什尔核电站后说,目前正在对电站设施进行最后检测,随后电站将做好全面启动的准备。他说,希望9月初可以完成在核反应堆中安放燃料的工作,这样9月中下旬就可以开始发电。
萨利希当天还宣布,美国、俄罗斯和法国三国在给伊朗的回信中宣布准备就核燃料交换细节问题举行技术会议。伊朗希望这一会议能在未来两周内举行。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2012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2013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所需要的“铀黄饼”的技术。该技术使伊朗朝自主建设核燃料循环系统迈进了一步。
六方会谈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商会议未能达成成果。
2010年2月16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完成了新一代离心机的试验,新一代离心机将在不久后投入使用。
2013年10月16日,日内瓦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谈判,伊朗提出解决伊核问题新方案,包括时间表、以换取西方取消经济制裁。双方同意11月7日―8日在日内瓦举行后续谈判。一名接近伊朗代表团的消息人士周三向俄新社表示,如果美国和欧盟取消单边制裁,德黑兰愿审议停止纯度为20%的铀浓缩活动的可能性。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16日还表示,新方案允许突击检查伊朗核设施。同时,德黑兰表示,将设立由六大国和伊朗成员组成的监督委员会,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2013年10月24日,伊朗国会国家安全委员会资深成员霍西尼(Hossein Naqavi Hosseini)说,伊朗已暂停提炼纯度为20%的浓缩铀。因为伊朗需用于德黑兰医学研究反应炉的纯度20%浓缩铀已足够,所以已暂停把铀提炼到民间核电厂所需的纯度5%以上。技术上来说,纯度20%的浓缩铀离制造核武器的分裂物质只差几步。伊朗政府、核能机构和代表伊朗进行核谈判的团队都未发表评论。设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也表示,没有评论。[4]
2013年11月24日,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及德国在瑞士日内瓦就解决伊朗核问题达成一项阶段性协议,媒体评价称这项协议具有“历史性”意义。
这是伊朗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中国和俄罗斯,外加德国,自2013年10月中旬以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三轮对话。
2013年12月18日,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凯瑟琳·阿什顿的发言人迈克尔·曼表示,关于伊朗核问题的专家级会谈将于当地时间19日在日内瓦重启,并持续至20日。[5]
2014年1月12日,欧盟表示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即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协议同意自2014年1月20日开始落实2013年11月24日在日内瓦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伊朗同意以冻结其部分核计划换取六国放松部分制裁。
2015年4月3日引挪意时报报道伊朗与六大国周四就至少在10年内限制伊朗核计划一事达成框架性协议,向着达成全面协议从而结束12年来的边缘外交政策、威胁和对抗迈出了一步。
经过在瑞士的八天马拉松谈判,双方达成初步协议,为将来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谈判扫清道路。如果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应可缓和西方对于伊朗寻求制造原子弹的担心,促使国际社会取消经济制裁。
2015年7月14日,经过多年艰苦谈判,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终于在今年7月14日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 伊核问题六国、欧盟和伊朗在维也纳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使这场持续13年之久的国际争端最终得到了圆满的政治解决。这份协议共约100页,包括主体部分,另外还有五个附件,分别涉及制裁问题、核领域问题、六国与伊朗联委会的工作、核能合作以及协议执行计划,其内容涵盖了解决伊核问题涉及的所有关键领域。另外,此次达成的文件还包括联合国安理会的一份决议草案。
各方反应
美国态度
美国准备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对伊朗的战争,美国的通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主导和控制了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政府上台后,受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突出维护国家扩张利益,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更加得势,以“反恐”的名义搞扩张,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先发制人"理论,通过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驻军中亚,增加了对中亚、西亚、南亚局势的影响力。对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伊拉克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如果再次控制伊朗,则美国对亚洲的影响力将有决定性的影响,美国就实现了对亚洲俄、中、印等大国的军事包围。海湾国家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3,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44.5%。而这一地区的石油生产国占了OPEC成员的2/3,是OPEC最主要的石油输出国,OPEC控制着世界石油出口的80%,而沙特阿拉伯一国就占OPEC日产量的1/2左右。海湾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伊拉克、伊朗是美国捏造的“邪恶轴心”成员(还包括反美的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在“9·11”事件后与美国的关系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美国担心自己严重依赖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将是相当脆弱的。因此,控制了伊拉克,对于摆脱严重依赖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局面和控制世界石油供应的主动权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局长伍尔西(此人被美国国防部推荐为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上担任重要角色)不久前对德国《明镜》杂志发表的谈话充分地反映了美国的这一战略意图。伍尔西说:“……但是这(指对伊战争)不仅仅关系到美国对石油的依赖,而且还关系到全世界对石油的依赖。从短期看,我们的最根本的薄弱之处在于沙特人有可能很快削减或提高石油的开采量……沙特人对油价的升降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注:[美]詹姆斯·伍尔西:《我们必须把石油武器从中东抢过来》)伊拉克战争对美国从中东人手中抢过“石油武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有了亲美的新伊拉克政权,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利比亚将失去决定世界石油价格的重要能力。美国如果能进一步遏制伊朗(这将是美国在这次“倒萨”战争后要解决的问题),世界石油将重新回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控制的时代,但不同的是此次美国具有单独的控制权。这对另外的世界产油大国如委内瑞拉、俄罗斯也将产生重要的经济制约,这种制约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和外交走向也将产生重大制衡作用。
美国主战派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和美国国防部军方、美国中央司令部,辖区包括从中亚、西南亚,到中东和非洲东北部。
国务卿赖斯
主战派观点:不打,后患无穷;对伊朗动武代价很高,但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对美国的扩张利益形成威胁代价更高;在动武和纵容其拥有核武器之间选择动武,而且动武后可以控制伊朗。
美国主和派
前卡特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主和派观点:局势类似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政府处於“要么默许敌人拥有危险武器,要么动武阻止敌人”的两难困境;动武则美国将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个伊拉克泥潭。
美法总统称支持核问题六国提出的伊朗核谈建议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11月13日和法国总统奥朗德通过电话讨论伊朗核谈问题,表示支持伊朗核问题六国提出的相关建议。
美国白宫发表声明说,在对待伊朗核问题六国(英国、中国、法国、俄罗斯、美国和德国)联合提出的建议以及与伊朗谈判的方式上,“美法保持完全一致”。两国认为六国提出的建议是朝着确保伊朗核计划和平性质迈出的“明智一步”。[6]
法国态度
法国总统奥朗德2013年11月13日通过电话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讨论伊朗核谈问题,称支持伊朗核问题六国提出的相关建议。认为六国提出的建议是朝着确保伊朗核计划和平性质迈出的“明智一步”。[6]
中国立场
中国政府、外交部一直就关于伊朗核问题的顺利解决尽最大的外交努力。中方多次表示始终认为,通过对话、谈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够满足各方关切的方案,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正确途径。
国际决议
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
2003年
6月19日,发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主席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总结性声明”敦促伊朗:
迅速纠正总干事巴拉迪在其报告中提到的伊朗在执行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关的保障协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立即和无条件地签署和执行保障协定的附加议定书
9月12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其核计划,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突击检查其核设施,终止提炼浓缩铀
11月26日,再次通过决议
2004年
3月13日,理事会通过决议批评伊朗没有公开其部分核计划
6月18日,理事会通过决议协助解决核计划的剩余问题
9月18日,理事会在维也纳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终止一切与制造核武器有关的核活动
11月29日,理事会通过决议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004年的决议
8月11日,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核活动
9月24日,理事会通过决议认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
第1737号决议
2006年12月23日通过,其核心就是对伊朗实施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进行制裁。
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所有与铀浓缩、重水反应堆有关的活动;要求世界各国应对进出伊朗的与铀浓缩、重水反应堆和弹道导弹相关的物资、技术和设备实行禁运;冻结与伊朗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有关的人员和公司的资产,防止向伊朗提供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在有关人员出入境时进行严密监督并向安理会下属的制裁委员会报告。
第1747号决议
2007年3月24日通过。该决议在第1737号决议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伊朗核问题相关领域的制裁。
决议敦促伊朗立即执行第1737号决议;禁止伊朗出口武器,并呼吁国际社会对伊朗进口重武器保持警惕和克制;继续对涉及伊朗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的个人及实体实施资产冻结,并扩大了制裁对象的范围;呼吁各国与国际金融机构不再承诺向伊朗政府提供赠款、财政援助和优惠贷款。决议同时重申致力于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并确认在伊朗履行相关决议的前提下可终止有关制裁。
第1803号决议
2008年3月3日通过。第1803号决议决定进一步加大对伊朗核计划及其相关领域的制裁。
决议主要内容包括:继续要求伊朗暂停铀浓缩等活动,并在前两份决议基础上增加了对伊制裁措施,包括扩大旅行限制和冻结资产对象名单、禁运敏感双用途物项、呼吁各国对部分对伊金融活动保持警惕、依法有条件地在机场和港口检查伊朗空运公司和伊斯兰航运公司的货物等。
决议同时重申致力于通过政治和外交谈判和平解决问题,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发挥作用。决议还规定,如果伊朗采取积极步骤执行决议,安理会将暂停、甚至终止所有制裁。
第1929号决议
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伊朗核问题通过第1929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自2006年以来的第四轮制裁。[7]
决议主要内容包括:禁止伊朗在国外参与核领域的投资活动;禁止各国向伊朗出口坦克、战斗机和军舰等重型武器装备;禁止伊朗进行任何与可运载核武器弹道导弹有关的活动等。
决议附件中包含了自安理会制裁伊朗以来通过的最大的一个制裁清单,其中包括将受到资产冻结的40多家伊朗实体,许多实体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有关。伊朗原子能组织伊斯法罕核技术中心负责人则被列入禁止出国旅行的制裁人员名单。
参考资料
1. 伊朗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 开启与西方关系新篇章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5-07-15] .
2. 新浪:伊朗宣布该国第一座核电站将于9月投入运营 .
3. 中国网 .
4. 伊朗议员称伊朗已暂停提炼纯度20%浓缩铀 .新浪新闻 [引用日期2013-10-24] .
5. 伊朗核问题专家级会谈19日重启 移师日内瓦 .网易 [引用日期2013-12-27] .
6. 美法总统称支持核问题六国提出的伊朗核谈建议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13-11-14] .
7. 背景资料:安理会有关制裁伊朗的决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