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的概况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伊朗占有伊朗高原大部分,伊拉克国土大部分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夺回有争议的夏特阿拉伯河主权,向伊朗发动进攻,从而爆发了两伊战争。至今,这场战争已进行了六年多时间,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除越南战争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

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守。(1980年9月22日至10月底)9月22日起,伊拉克出动大批飞机,先行轰炸伊朗的10个空军基地。随后,地面部队5个师分三路向伊朗境内推进,攻占了伊朗近2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伊朗仓促应战,原驻西部边境4个师退守阿巴丹等重要城镇。同时,出动飞机大规模轰炸伊拉克重要军事基地和石油设施。10月初,伊朗从后方调来增援部队3个师和大批革命卫队,有效地迟滞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优势。(1980年11月至1982年6月底)1980年底,伊拉克在北线马里万地区开辟了新战场,使整个战线延长至610多公里。伊朗调整部署,粉碎了伊拉克迅速占领胡齐斯坦省以切断伊朗经济命脉,从而迫使伊朗进行谈判的企图。尔后,伊朗加强了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动员组织”的联合作战,并将主要作战区集中在中线和南线,以主要兵力围歼伊拉克的有生力量,解除了对阿巴丹的包围,收复南线全部、中线大部失地和霍拉姆沙赫尔城西区,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守(1982年7月13日至今)1982年7月13日夜,伊朗军队发动名为“斋月行动”的攻势,进入伊拉克境内,经多次战斗,占领了胡韦扎沼泽地中的马季农岛、海湾的法奥港和北部战线的一些高地。伊拉克军队开始全线防御,继而改变战略,以攻为守,致使伊朗一直未能攻入伊拉克的腹地。在此期间,双方发动“油轮战”“袭城战”“经济战”,互有攻守,战争不断升级。

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给两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目前,双方的许多城市都遭到轰炸和不同程度的破坏,伤亡的官兵总计不下100万,平民的死伤不计其数。直接毁于大战的物资损失就达数千亿美元。此外,巨额的军费开支使两国原来靠石油出口积累起来的巨额财富耗费殆尽,并且各自欠下几百亿美元的外债。由于双方都无力取得压倒对方的军事优势和国际条件,战争仍将是一场持久战。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