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青春的逐梦人
——记上海财经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严剑峰


原创: 郭京平 国防经济学家微信公众号 2019-10-14

当年不知深浅地跃进国防经济研究的大河,而今已身处河中,唯有奋力向前!

 

 

严剑峰,1970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潢川县,现任上海财经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学会军民融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军民融合研究会理事、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干事、四川军民融合战略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认识严剑峰的人,都能强烈地感觉到他身上始终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气息,不论谈学术、谈人生,他总是保持着不言败、不退缩、激流勇进、勇于创新的精神。特别是在人生旅途上几经辗转后踏入国防经济学研究领域,虽然面对诸多困难,但他依然保持旺盛的拼搏精神,一路青春一路歌,成为新时代中国国防经济学舞台上的活跃人物,向人们展示了他在这一领地的逐梦风采。

01 青春作伴求索路

与大多数男孩子一样,严剑峰同志儿时也有一个参军梦,对绿色军装和神秘军营充满向往、对刚毅果敢的军人和为国杀敌的英雄充满敬意;他也曾偷偷报名参军,但因是家中独子、母亲反对而最终没能成行,为此他深感遗憾,但希望为国效力的心愿却从没动摇。

中师毕业后,他进入一所小学教书、后又进入乡中学教书,但因为一直对外部的世界充满向往,希望能有机会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所以在教书之余他也从未放松学习,一直参加各种自学、函授、进修等,学习过中文、计算机应用专业,因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实现他的理想。后来,他从一位朋友那里偶尔听说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国”的学问,他感觉这正是自己一直希望报效祖国的理想所在,于是便开始自学经济学,最终在中小学从教11年之后,考取了云南民族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当亲朋好友来为他送别时,他忍不住热泪盈眶。他说,当时回想自己在郑州进修时,曾站在一个天桥上看着城市远处的辉煌灯火,感叹自己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心头甚是感慨。

严剑峰同志与国防经济结缘,是从读博士阶段开始的。他博士学位攻读的是财政学专业,导师丛树海教授是当时财政学专业的权威专家之一,丛教授认为国防支出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占如此大的一个比例,但在地方院校却基本上没有人能把国防支出安排的依据、流程、效果、效益等说清楚,因此希望找一个学生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于是便安排严剑峰参与他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财政支出后效益评价》,研究其中的“国防支出后效益评价”。当时严剑峰对国防经济、国防支出等内容根本不了解,也没有感性的经验和认识,加上国防支出问题的复杂性,研究的结果自己不满意、导师更不满意。后来做博士论文阶段,他的论文选题《兵力动员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也是导师给的“命题作文”。由于缺乏基础,加上他当时认为自己是搞财政学的,希望毕业以后进入财税部门工作,因此对于研究兵员征募制度并没有多大兴趣,当时只想着能“蒙混过关”就行,虽然是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但觉得那时的自己可能连国防经济研究的大门都还没有进去。

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严剑峰同志最终决定留校从事国防经济学研究。他当时以为,自己是经济学专业毕业,有很好的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英语功底,从财政学研究改为从事国防经济研究是从“高门槛”学科进入“低门槛”学科,只要自己努力,很快就会做出一番成绩来。但是,当他真正投入国防经济研究以后才发现,国防经济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路走来,他感觉碰到的问题真不少:首先,国防经济入门难。国防经济学不像其他经济学科那样,国内外都有相对成熟的教材能够引领学习者、研究者快速入门,国防经济学却没有这样的教材。之所以产生这种感觉,是与自己当时的水平有关,就如一个不识珍宝的人,再好的玉石在他看来也是一文不值的石头。其次,信息交流受限制。在地方从事国防经济研究,缺乏资料,缺少感性认识,也没有同行可以交流,加上保密的原因,很难接触到国防经济建设的核心资料和火热现实,因此很难把握住国防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核心问题,而对于一个地方上的刚入门者,要找准这些问题更是难上加难。第三,知识结构不适应。国防体系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组织体系,是复杂的“系统之系统”,涉及国家战略、国防战略、军事战略、军力结构与武装编成、武器装备、装备采办、国防科技工业、军事人力、战争设计、战争准备与动员、技术预判预研、军民融合等众多内容,如果不深入理解这些内容,研究国防经济就只能是“瞎子摸象”,只能停留在浅层的泛泛而谈上。而要熟悉这些内容,研究者不仅要懂经济、管理,还必须懂政治、懂军事、懂技术、懂战争,甚至是工程方面的知识。从这一点来看,国防经济绝不是一个“低门槛”学科,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高门槛”学科,对研究者的知识结构要求是很高的。第四,研究成果认定难。国防经济是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地方院校在评定教师与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时即按照其他应用经济学的标准去考核认定。由于国防经济的特殊性,很难像其他应用经济学那样去做模型、做实证,这样在其他经济学者看来,国防经济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既不像是管理学的、也不像是经济学的,有点“不伦不类”。在地方从事国防经济就必须忍受成果得不到承认的孤独与失落。最后,在地方从事国防经济研究还面临调研难、发表难、对接项目和资源难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受部队院校合并与专业调整以及地方院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影响,开设国防经济专业的院校和研究队伍都被大幅缩减,研究国防经济更是成了“小众中的小众”,学科生存十分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严剑峰并没有退却,而是毅然决然地冲锋向前。他说,“那时的自己年轻气盛、不知深浅,就自信而勇敢地一头扎进了国防经济理论研究中去。”

 

02 逐梦人生新舞台

正是由于几乎所有的国防经济研究领域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因此他就像走进了神秘魔幻、多姿多彩的“百花园”,对国防经济的每一个领域都充满了好奇;在学习、钻研、探索国防经济理论过程中,他也逐渐意识到国防经济作为一个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都如此重要的学科,还有很多地方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自己也有义务做好国防经济研究。这么多年下来,他说自己就像“瞎子摸象”一样,基本上把国防经济这个“大象”周身摸了一遍,总算对这个“大象”有了一个整体性认识。他希望自己能够深入到大象的机体,如“庖丁解牛”般对国防经济一些重要领域的运行机理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为国防经济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持与切实可行的方案选择,推动国防经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回顾过去,他不无感慨地说:“当年不知深浅地跃进国防经济研究的大河,而今已身处河中,唯有奋力向前!”

从事国防经济研究十多年来,为了把握国防经济这个“大象”的全貌,严剑峰同志的研究涉足了国防经济研究的主要领域,具体包括最优国防支出规模、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防支出与国防预算、国防需求生成系统、国防采办系统、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国防科技工业集群创新、军民融合及产业培育、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国民经济动员等。到目前为止,他在军地国防经济研究的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论文连续三次入选全国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展及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多次获得《军事经济研究》《中国国防经济》年度优秀论文奖,两次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中振科研基金优秀论文奖”。

在最优国防支出规模方面,严剑峰同志与学生一起全面梳理了目前学界关于国防支出规模决定的几种方法,并基于战争的成本-收益计算构建了一个决定国防支出规模(或比例)的基础模型,并通过模型的扩展和动态化,回答了在不同情境下影响和决定国防支出规模(或比例)的因素与模型。

在战争经济学方面,他着重研究了战争对于国防资源配置的影响,尤其是在智能化无人战争情境中,新型作战样式对国防战略与军事力量结构、武器装备研发、后勤支持、人力资源、训练维持等方面的影响及应对之策。

在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他构建了一个国防支出与经济总量之间互动增长的模型,并比较了“先高后低”、“先低后高”和“均衡支出”三种国防支出安排下的经济总量和国防资产积累的差异,从理论上验证了应优先发展经济并应努力提高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结论,也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数理证明。

在国防预算方面,他与合作者一起深入研究了美国国防预算编制的流程、特征,并提出优化完善我国国防预算编制流程的建议。

在国防科技工业方面,他深入研究了国防工业的垄断体制及其弊端,并据此提出国防工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和改革建议;研究了我国国防科技创新系统的现状,构建了一个涉及政府、军方、国家实验室、军队实验室、大学及其附属研究机构、产业界和中介机构的“六位一体”的军民融合型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并研究了这一系统在不同动力机制下的运行过程,并指出不同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打通军民融合创新的“痛点”“断点”“堵点”提供了理论指南;通过对美国国防科研体系组成的研究,并与中国国防科研体系的组成进行对照,提出我国军工科研院所的分类改革建议。此外,他还深入研究了美国国防部激励国防科技创新和管制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政策手段,为我国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提供决策参考。

在军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他着重研究了美国的军事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军事职业分类系统,军人的薪酬制度设计、尤其是美军军人基本工资表的设计,军人保留率对于军人服役年限结构及军队总规模的影响,军人征募,退役军人安置与福利项目设计等,这些都为结构化、定量化、科学化地理解军事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供了洞见。

在军民融合方面,他与学生一起研究了军民融合的经济学基础及其实现途径,军民融合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了战争游戏、私人军事公司、航空工业等军民融合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培育方式。

在对待学术研究上,他一贯坚持“有用、好用、管用、经世济用”的原则,坚持国防经济研究要为“能打仗、打胜仗”服务,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力求做到“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做一句空”。在他的研究成果中,有很多创新之处,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推动了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他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经过多年的研究后,能够把这些研究成果系统化地整理为一本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体现地方院校国防经济研究特色和水平的《国防经济学》教材,能够让初学者实现快速入门并进入国防经济研究的核心领域,以弥补他刚刚进入国防经济研究领域时找不到合适教材的缺憾。他谦虚地说:“与各位同仁和同事相比,自己的差距还很大,很多成果也不值一提,但这些却是自己在国防经济研究道路上艰难跋涉的脚印。”

 

03 梦想之诗在远方

  回顾来时的脚印,总结逝去的历程,展望未来的远方,严剑峰一直葆有诗一样的情怀,他始终认为:理想信念是照亮前路的灯、把准航向的舵,更是驰而不息的桨、长风破浪的帆;只要有了远大理想、鸿鹄志向,才能明晰奋斗方向、激发奋进潜力,才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否则,就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任何风都成为逆风。所以,当记者问起今后的打算时,他谈了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一个人要有梦想。梦想是什么?梦想是多姿多彩的,仅就职业而言,我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国防经济研究能在强国强军进程中真正发挥出理论支撑和实践导向作用,自己的理论和见解能更多地走进决策者的案头和红头文件。他不无感慨地说: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而梦想却不一定能够实现,理想是有限的,而梦想却可以无限,尽管有的梦想遥不可及,但也依然追逐着梦想,即使只是靠近了一步,也是敢于追逐梦想的步伐。面对在地方从事国防经济研究的各种困难,多年来他一直处在奋斗之中,时时被各种学术与现实问题所折磨,总感觉困难重重而又无能为力,感叹时光飞逝而却一事无成。他感叹说,痛苦与无奈是生命的常态,而梦想就是生命中的那一束光、是生命中的诗与远方,人不能仅仅沉溺于现实而忘记了梦想,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正是这种梦想召唤并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行,让自己迎着困难、艰难跋涉。

其次,不可太功利。在地方从事国防经济研究是一个“吃力不讨好”、“付出与收益不对等”的差事,也曾有好心的同事劝他不要搞了,但他总感觉,这样一个对国家如此重要的领域,应该有来自地方的研究人员从第三方的视角、力图更加客观地发表对国防经济建设的看法,自己不能仅仅考虑个人的利益,还应该考虑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与需要。“不功利”也要求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探索真理、坚持真理,不能成为某些利益团体的代言人。

其三,做国防经济研究必须持之以恒。由于国防经济的“广域性”“复杂性”“系统性”“涉密性”“时变性”,只有持续学习、不断积累、密切跟踪、深入研究,方能得其一二;那种蜻蜓点水式的、缺乏深入实践一线、从文献到文献的研究很难站到理论与实践的前沿,也很难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防经济建设伟大实践的研究和作品。

其四,要在创新与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创新是科研的灵魂,“无创新、不科研”。但是创新往往是与风险相伴而行的,国防经济研究是为国防经济建设服务的,更是要规避和降低国防经济建设中因为创新带来的风险,所以不仅要做好理论上的创新,更要考量创新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他常常在课堂上跟学生讲,国防经济是为赢得战争服务的,而战争是会有“牺牲”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矫情,也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更不能做“语不惊人死不休”“哗众取宠”的学问,国防经济是“实打实”“地对地”的学问,一定要让自己的研究“接地气”“有生气”“实战化”,要有科学研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经常问一问“我们的研究深入吗?理论可靠吗?方法适当吗?结论科学吗?建议可行吗?”真正做到逻辑上“说得通”实践中“行得通”。

最后,要有感恩之心。这么十几年下来,严剑峰同志一直心怀感恩之情做人做事,他说自己深爱这片美丽多情的土地和淳朴善良的人们,希望能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他时常教育学生说,“这个世界要因为我们曾来过而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我们走后留下一地垃圾,因此决不能制造学术垃圾”;“我们要以个人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追求与价值”。最后他说:如果说自己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那也首先要感谢引领自己入门、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给予无私帮助和支持的师长和同仁,感谢国防经济学界一大批前辈老师和朋友们的鞭策和鼓励,感谢自己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多年来对自己的宽容与支持,尤其要特别感谢自己的恩师丛树海教授。是导师当年“硬逼着”他走上了国防经济学的研究之路,这么多年的每一进步都凝结着自己恩师的心血,今后唯有加倍努力,才能不愧对恩师栽培。

面向未来,严剑峰希望不断拓宽、加深对国防经济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以全面的能力、扎实的研究、创新的成果和卓越的贡献把上海财经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防经济研究重地,提升我国国防经济研究水平,为国防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创新的方案选择。最后他表示自己会不断奋斗,力求不负所望、不负时代、不负此生,坚定地做一个逐梦新时代的国防经济学人!

(郭京平)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