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寻真知启后人——记国防经济学家、国防科技大学曾立教授


原创:白卫星 国防经济学家微信公众号 2020-03-09

 

曾立现任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智库主任,湖南省重点智库“国防科技与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是湖南省“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军队网络舆情引导专家,国防经济学科学术带头人。

 

2016年8月,内蒙古包头,笔者第一次见到曾立教授。初识曾教授,衣着得宜,气质儒雅,有学者的从容淡定,有师者的如沐春风。此后每年都会在有关学术会议见到这位国防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但谦谦君子般的言谈举止,更让人敬佩。没有高调的话语,没有空洞的口号,数据信手拈来,分析论证非常精准。

今年58岁的曾立,现任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智库主任,湖南省重点智库“国防科技与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是湖南省“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军队网络舆情引导专家,国防经济学科学术带头人。数十载岁月如梭。曾教授扎根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学与政策研究领域,专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防经济与军民融合,教学科研刮摩淬励,硕果累累。

 

1 不让年华付水流

曾立出生于湖南怀化,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使他养成了节约朴素的生活习惯。同时,那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代,使他形成了勤奋好学的人生态度。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他骨子里就有“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强大基因。时过境迁,沧桑巨变。在恢复高考政策的头几年,高考犹如寒夜明灯,点亮了无数人的希望,也让年轻的曾立看到了求学成才的曙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苦读,1979年9月他如愿以偿进入第三地面炮兵学校,但这只是他漫长求学之路的开端。后来因为留校担任政治经济学教员,对经济学产生浓厚兴趣,曾立遂考入湖南财经学院(后并入湖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紧接着又在国防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莫让年华付水流。求学的那几年,曾立做好眼前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凡事不急于求成,德智双修,获得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1981年6月,他光荣入党。直到如今,曾立仍不忘党和部队的恩情,“改革就像一束光,点燃了希望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读研期间,导师告诫曾立,“治学不为媚时语,要寻真知启后人。”潜心学研,绝不是为了阿世媚俗,或是为自己觅得一个好前程;探求真知,就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以超人的勇气与魄力探求真理,启迪后人。从此,曾立怀揣对国防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血,一直在军队院校勤恳耕耘,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崇高的事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曾立持之以恒战斗在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学与政策研究领域一线,先后参与了中央军民融合意见和规划研究咨询工作,承担课题提出的建议报告得到军地领导同志的批示或作为全国政协提案上报。特别是倾注大量心血对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理论、重大问题及对策研究成果,在国防经济领域产生较大影响。

更为亮眼的,是曾教授的工作履历上,那长长的一串科研成果和荣誉。为适应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形势任务要求,曾教授围绕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培养国防科技帅才、国防科技与军民融合、国防经济与武器装备建设等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2007)和重大项目(2016)、自科基金应急管理项目(2019)以及军队和地方的数十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在国防经济领域声名卓著的曾立教授先后获得了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2010)和军队专业技术一类岗位津贴(201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主要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2012)、二等奖(2017)、三等奖(2017),原总参谋部优秀成果奖(2005),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三等奖(2009)。曾被评为首届“中国国防经济年度人物”(2017)和“湖南省首批智库领军人才”(2018)。对于荣获“国防经济学家”荣誉称号,曾立教授说,自己的心态非常平静。他认为,对于一个执着、敬业的人来说,有些荣誉即使迟到,也从来不会缺席。他认为,不必太计较眼前的荣誉和头衔,扎实做好学问自然会有收获。

 

2 同心戮力越巅峰


曾立教授深知,要做好工作事业,单靠个人是软弱无力的,必须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作为国防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防经济学科带头人,曾教授带领团队依托“985”工程、“国家安全与军队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双一流”重点高校和军队院校“双重”建设项目进行科研攻关,建立湖南省“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湖南省重点智库“国防建设与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以及湖南省国民经济动员教育培训中心等学科平台。

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实践中,曾教授有着自己的工作心得和要求,即不能被繁杂的事务工作缠身,要在工作中探寻规律,才能更好地朝着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他始终兢兢业业,厚积薄发地把自己的工作打造成一项精品。“科研,不能仅靠一个人,而要依靠整个团队的同心协力。一个团队最重要的除了理想信念,就是人才。”他带领团队按照“入主流、有特色、创品牌”思路,突出军事特色,提升科学品位,紧贴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防科技创新和武器装备发展,不断凝练学科发展方向。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只争朝夕的曾教授凭借长期学术研究所沉淀的敏锐和自信,面对近些年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带领团队精英从自然科学角度进行探索,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积极备战申报课题的过程中,曾教授很拼命,以不负韶华的精神态度撰写课题本子。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筹备,终于带队成功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新兴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用一年多时间走访军地不同单位,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盈车嘉穗的科研成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1月召开的结题评审会上,得到了评委专家们的高度肯定,被评为A+等级。该课题聚焦军民融合推动新兴领域基础知识创造和技术溢出机制,开展研究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技术进步、新兴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和治理、新兴领域军民融合产业空间布局与结构优化等基础理论问题。预期未来能够在新兴领域战略产业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兴领域安全博弈与战争形态演变、战略支援部队新质军事力量发展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爱如春雨洒校园,催开一片太阳花。在团队成长最灿烂的时光里,曾教授用执着的坚守、满腔的热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成就大家的梦想,也成就自己的精彩。他坚信,与团队一路同行,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

为了培养优秀团队,树立前沿意识,给予他们相当自由的学术空间,曾教授从来不强制要求学生按照导师的思路做研究。开课题会时,他往往只是循序渐进地提问,鼓励大家要勇于创新并支持学生自由地拓展研究方向,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走的更加长远,更能促使他们在做学问时有所建树。在同事和学生眼中,曾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很强的驾驭能力,更为人低调严谨,从不在学术上恃高凌下。他常说,学术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记忆犹深的一次,是曾教授和同学们促膝长谈,探讨中国当前的制造业之困。老师看到的,是技术创新背景下传统制造业本身应该主动寻求转型;学生看到的,则是部分政策制度不完备导致的资源错配进而带来的产业畸形发展。思考角度的不同,使得老师和学生谈论时相互地辩驳,却一步步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其间的探讨,尽管“火药味儿”十足,却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他经常对学生们讲:“世事洞明皆学问,遇到问题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要善于抽丝剥茧,从层层乱象迷雾中探析事物的本质。”

“安不忘危人所愿,常思危困必有益。”曾立教授高度重视团队的思想政治建设,适时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组织成员到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古田会议旧址等红色革命纪念地参观学习,寻访初心,凝聚军魂,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等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和政治保障,团队已经具有较高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并在全军乃至全国一定影响。目前,团队中3人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3人享受军队专业技术一类岗位津贴,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获全军优秀教师称号。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有曾教授的全情投入,是他从早到晚的忘我奉献。

 

3 坚守初心不疲倦

曾立教授牢记党的教育宗旨,始终不忘科研与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为国家和军队输送堪当大任的栋梁。尽管曾教授在国防经济学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他的学术活动并不限于这一领域。曾教授夙兴夜寐,学政治、学战略、学战役、学后勤、学科技,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学术研究又越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深刻理解和贯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理解人民军队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发展进程中,历代党的领导人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论述,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地位作用、政治优势、历史逻辑、基本军事制度、实现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担任国防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总工程师期间,曾教授负责学校政治理论署名文章(“柯大文”)撰写组织,在《解放军报》理论版、《光明日报》军事版发表“意识形态热点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培养国防科技帅才”等系列文章,打造了全军知名的政治理论研究品牌,得到了各级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他还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队政治工作学学科教学团队的作用,在高级指挥军官培训班、军校本科、研究生学员及地方学员的教学中将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反响热烈,教学效果良好。

积极开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理论研究,围绕锻造担当强军重任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深入探索将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融入官兵血脉的形式要求和思路举措,分析阐明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深刻认识长征胜利是坚持群众路线的胜利。曾教授站在新时代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征途上,围绕“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号角”和“在新的历史起点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研究提出不断提高政治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网络时代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对策思路,从科技视角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行科学分析,系统总结我军推进科技兴军、抢占军队现代化的制高点的基本经验与启示,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擘画,把习主席关于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重要论述作为抢占科技和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的根本指针。充分发挥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科优势,为深化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理论相关问题研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年近六旬的曾教授更多更大的艰辛来自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不知疲倦、不能放弃的学术思考,仍在积极参与国防经济领域的相关学术活动。特别是对近年来国防经济学界的低迷现状,他深感忧虑。曾教授告诉笔者,他心里永远装着学术,永远装着部队,永远最先考虑的是党的教育事业。为了繁荣国防经济理论,助力中国特色国防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走向新辉煌,他积极支持国防经济各项活动,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扶持青年国防经济理论工作者成长。如今,已脱下军装转改为文职的他,就是要多干几年,继续奋战在学术之路上……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