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防空》2001/2 作者:人 可 北美防空司令部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是美国全球指挥控制系统中的高级指挥控制系统之一,担负着美国可空间探测和跟踪、战略预警、防空等任务。
该工程于1961年5月动工,1966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历时5年,用去453.6吨炸药,挖出花岗岩100余万立方米,总重量达数百万吨。该工程由作战坑道、设备与供应坑道及口部系统组成。作战坑道防护层厚度为420—525米,由7条大坑道组成。在这群坑道里共有11幢用钢板构筑的无窗楼房,建筑总面积为19000平方米。设备与供应坑道防护层厚度为360—420米,由5条坑道组成。其中设备用水贮水池可贮存1650万公斤水,人员用水贮水箱可贮存550万公斤水,油库可贮存140万公斤的燃料用油。动力设备坑道内装有柴油发电机、空调设备、用水分配装置、空气和水的回收装置等。口部系统防护层厚度为240—360米,为长穿廊式出入口,从北口经中央通道至南口全长达1600米。从中央通道通过两扇防护门,人员和车辆可分别进入车辆入口通道和人员入口通道。人员通道分叉通到主体坑道。此外,在南北入口通道上方,还构筑了一条直径为3.6米、长约1402米的排风(烟)通道,其末端有15米的竖井,必要时排风通道和竖井可作为人员备用出入口,供内部工作人员紧急出入或转移。
为了减少操作维护费用,扩大指挥中心工作能力,提高工作可靠性,增强生存能力,该工程与1972年至1974年进行了首次扩建和加固改造。扩建项目主要包括建造新的发电厂、空调冷却塔、排风活门以及在原来空着的三条大坑道内盖楼房,作为新的空间计算中心和弹道导弹防御中心等。掘进项目主要包括开挖三条大坑道、一条总长为488米的通道和一个总长为396米的竖井。扩建历时一年,总开挖量为42179立方米,扩建后总建筑面积达到23750平方米,紧急时可容纳900人,平时420余名工作人员在里面执勤。工程改进的主要方面是数据处理设备、软件系统、显示系统和通信系统。通过更新计算机和电子通信设备,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可靠性。通过使用抗电磁脉冲能力强的电子元器件、采用不受电磁脉冲干扰的新技术等,提高了电子设备本身抗电磁脉冲干扰和破坏的能力。截至1974年,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的全部费用达2亿多美元。
为了进一步提高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的安全性,改善工程内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增强生存能力,该工程于1987年至1989年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和加固改造。主要项目:改进通风系统、安装现代化防火系统、扩建电站、整修餐厅和厨房、更新冷却器、扩建司令部空间防御中心等。该中心扩建后的总面积达232平方米,是原来的2.5倍,其内部钢结构也进行了加固改建,所有的设备都放在专门的柜中,室内配备空调和灭火泵。地板下配备有卤化物防火系统和中心真空系统等。施工完毕后,司令部空间防御中心焕然一新。
90年代以来,美国又不惜重金,对该工程进行了第三次扩建和加固改造。主要项目:普遍采用90年代最先进的大型计算机系统和电子通信设备,全面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可靠性;完善各种建筑物、电子和电气设备的抗震和防电磁脉冲等措施。指挥中心内的主要建筑物坐落在1300余根大型弹簧上。每根弹簧高1.2米,直径60厘米,用直径为7.6厘米的钢材绕成,重约690公斤。建筑物下面还装有液压或橡胶减震器,能使建筑物的震动或摆动迅速稳定。
这些建筑物均采用9.5毫米厚的钢板外壳屏蔽电磁脉冲。除采用建筑物整体抗震和屏蔽电磁脉冲措施外,计算机和电子、电气设备还采取各种局部抗震和屏蔽电磁脉冲等措施。经多次加固改造后,工程的抗震、防电磁脉冲及三防措施等均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至今仍然是美国最先进、最坚固的地下指挥中心之一。另据透露,美国防部还计划在现有工程附近建造备用工程和辅助工程,以建成更加完善的夏延山地下指挥中心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