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激光武器作战想象图
美军机载大功率激光武器和击落无人机的舰载激光武器
近日,美国海军在圣尼古拉斯岛附近的太平洋海域成功试射了名为“海洋激光示范者”的激光炮。他们利用一台安装在甲板上的激光炮,向移动中的无人驾驶小船发射“激光弹”。小船“中炮”起火,其后被火焰吞噬。这是美军首次从战舰等移动平台发射激光炮,标志着美军具备了整合激光系统与战舰雷达及导航系统的能力。请看科技日报的特别报道。
喜爱科幻电影的人们肯定对电影《星球大战》里的激光武器印象深刻。近日,美军在太平洋上就上演了电影中的一幕——发射聚能激光一举击沉小船。西方媒体称,这次试验是“星球大战的海上版本”。
我国军方人士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标志着人类将正式进入激光武器时代。
真正实现指哪打哪
激光武器,是利用沿一定方向发射的激光束直接攻击目标的特种武器,属定向能武器的一种。顾名思义,舰载激光武器是装载在战舰上的。
激光速度每秒达30万千米,用激光射击飞机、导弹、坦克等活动目标,就像用手电筒照射物体那样,指哪打哪,不需考虑提前量,且操作简便。而且,它具有不受电磁干扰,发射时几乎没有后坐力,易于迅速变换发射方向,能在短时间内射杀多个目标等优点。与现行的舰炮不同,激光炮可将能量聚焦于很细的激光束,精确地击中目标甚至目标的脆弱部位。它还可以依靠预警雷达测定敌方导弹或飞机飞行的方位、距离、高度、速度等,经过电子计算机迅速处理后,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如果敌方同时发射多枚真假导弹,激光炮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将所有来袭导弹全部摧毁。1975年,前苏联用陆基激光武器击毁了两颗美国的军事侦察卫星,开创了激光炮打卫星的新纪元。
按作战使用,激光武器有战略激光武器和战术激光武器之分。战略激光武器可用于反卫星和反战略导弹。战术激光武器包括“硬杀伤”激光武器和“软杀伤”激光武器两种。前者是利用强激光束破坏目标;后者所需能量较低,主要用于烧伤人眼或破坏武器的电子设备和光电传感器,又称为激光致盲武器或激光反传感器武器。目前,美、俄、英、法、德、日等国都在积极发展激光致盲武器,美军已于1991年7月进入全面工程研制阶段,1995年通过定型鉴定。试验表明,它可破坏8公里内的光电传感器。海湾战争后期,美军曾把两台样机运到海湾战场准备试用,因战争很快结束而未进行。
按照搭载平台分,激光武器有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武器,搭载于水面舰艇的激光武器,就是前文中提到过的激光炮。与陆基激光武器不同,舰载激光武器易受水面舰艇容积限制,舰艇储存超强度电流的能力也有限,发射频次较低。受海洋环境和舰艇平台不稳定性的影响,舰载激光炮还需要借助雷达及导航系统对其射击诸元进行实时校正。
美国海军舰载激光武器
即将装备美军战舰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海军就开始了舰载激光武器的研究,并研制出首台百万瓦特级连续波化学激光器。此后,该型激光器一直被作为美国国防部高能激光器项目的测试平台。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的作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海军从大海作战转变为沿海作战,作战形式由进攻型海战转变为舰只自卫。因此,海军的高能激光武器计划也必须进行调整。
舰载激光炮一般都是可调的高能激光武器,威力可从致命水平调至极低的水平。通过舰船电力系统供电,舰载激光武器可以用来摧毁敌方的导弹,如2.5倍音速动作灵活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
作为海上激光武器,克服海洋环境引起的传输效应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在近海作战中,热晕限制了高能激光束的大气传输,也限制了其效能的发挥。而化学激光器的波长对于沿海的环境并不是最佳的。于是,美海军的高能激光计划改变了方向,转向其他激光发生途径。
目前,舰载激光器发展计划只能满足某一功能的需要,美海军的目标是要研制出能够直接威胁发射这些导弹的飞机、发射车和陆基导弹基地的激光武器。为此,他们对多个作战激光器项目进行协调,并要求在今年10月提交一份计划,使这些激光武器更好地满足战场应用。随着统一规划计划的实施,美军激光炮研究的步伐将会更快,而在美军“先发制人”的打击要求下,这一“新杀手”在战场上充当美军主力的日子也为时不远。
据了解,美国海军正紧锣密鼓地研究在未来10年内为其水面舰艇甚至潜艇装备高能激光武器。他们的目标是从激光技术中开发出一种具有致命和非致命能力的舰炮,用以对抗反舰巡航导弹、小型舰艇群、海上飞机和无人机等非对称、反进入威胁。为了能使用激光炮,美海军已经计划在包括下一代航母“CVN21”在内的几种新型战舰上安装大功率的发电设备。当激光武器研发成功并量产后,就会在这些战舰上部署和使用。
美军C-130激光载机攻击地面目标想象图
并不无敌但优势明显
激光武器对于防空特别是对于导弹的防御最有前途,也最有天然优势。只要功率足够,直瞄精密制导武器特别有效,且速度快,即发即到,目标无法规避。这些特性,注定其火控装置将更简便,更高速,因为少了复杂的弹道、提前量计算和后期制导过程。既然激光炮这么神,是不是它可以无敌了?
没那么简单。首先,激光受天气影响大,云雾雨雪会严重影响其毁伤效果。另外,激光炮能同时拦截的导弹也有限,激光要瞄准,要校准,要跟踪照射,用起来没有想象的简单。最严重的是,激光炮需要复杂庞大的供电机构和强大的电流支撑,势必要消耗大量燃料。对于军舰来说,这意味着发射次数比较有限。反过来讲,战术导弹并非没有办法对付激光炮,最简单的是镀上一层高反射涂层,下衬防热材料,或者飞行中让弹体旋转,都可以有效减弱激光炮的杀伤力。
由于激光武器上述的特殊性以及研究的可实现性,2004年5月,美国防部转型办公室建议政府加大对激光武器的投资。
那么,在舰载激光炮技术成熟后,海战是否会回归于传统的炮战模式呢?
这不是没有可能的。无论是作战模式,还是流行趋势,都不免会有相互交替上升的过程。有什么样的武器,就有什么样的作战模式。在舰载激光炮成熟的条件下,舰炮战也许是有效的作战模式。而这一作战模式不是“一战”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各种高科技子系统相互配合的舰炮战。
激光近防武器成熟以后,传统制导类武器、携带高爆炸药类武器都很容易被其击毁。能够有效突破激光束防御的只有实心动能弹,这样,电磁炮战列舰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不过,电磁炮的射程要想超过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也很难。而且,在军事侦察、对陆攻击以及和平时期的战力威慑、海权掌控等方面,电磁炮战列舰尚不如航母。
由于激光炮是直线攻击,这就意味着飞机对战舰的攻击可能是“面对面”的能量对决。由于水面舰艇享有载荷、能量与稳定性的绝对优势,在强大的舰载激光炮面前,即便是装载了激光武器,飞机也只能是“浮云”。(冯基伟 侯亚铭)
(来源: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