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日本坚持认为朝鲜对其构成了威胁。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表示,日本已启动“星球大战之子”防御系统,有能力拦截弹道导弹。
日本何以如此胸有成竹?这是因为除了反导武器外,日本还不断强化军事航天实力,积极参与太空竞赛。经过多年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军事航天大国之一。
军事航天发展 起步晚发展快
1998年8月31日朝鲜发射卫星以后,日本认为必须发展军用侦察卫星,以摆脱依赖美国等别国第二手情报的困窘。1999年,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与美国联合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高新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导致日本开始谋求成为现代军事大国的美梦。日本发展军事航天,尽管起步较晚,但在经费投入上,要比其他国家多很多。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日本已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军事航天大国之一。在航天装备方面,已拥有用于军事的侦察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并拥有运用美国、以色列等国军事卫星情报信息的手段。在航天技术方面,已拥有成熟的研制、发射各类卫星的技术能力。在航天队伍方面,已拥有三菱重工、日产汽车、石川岛播磨重工、东芝、富士通、日立制作所等多家大型军工企业参与日本宇宙开发计划,航天人才队伍实力雄厚。
上层动作不断 多项政策出台
近年来,围绕建设军事大国的目标,日本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从修改和平宪法、更新军事战略,到实施军事转型、调整军事体制、部队编制、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动作不断。
2002年《美日“5055”联合作战计划》、2003年12月《伊拉克重建支援特别措施法》、2004年12月《防卫计划大纲》、2005年11月自民党通过新宪法草案、2005~2009年《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相继出台,2005年初“防卫省”正式挂牌,2006年3月27日幕僚监部(相当于“总参谋部”)成立,2008年8月27日正式实施《宇宙基本法》、成立宇宙开发战略总部,为发展军事航天大开“绿灯”。
这些政策不断推进了日本军事战略方针从“专守防卫”向“主动先制”、“海外干预”转型,民用航天向军用航天转型,军事力量从自卫队向“自卫军”转型,军事体制向结构合理、攻防兼备转型,作战方式从“独立防卫”防御性作战向日美联合作战攻防一体方式转型,武器装备向以攻为主、远程作战的方向转型。
航天实力雄厚 多颗卫星上天
日本军事航天建设凭借雄厚的经济、技术、人才实力,又有美国的大力支持,其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日本已成功发射100余颗卫星。其中,用于军事的天基探测与监视系统已具备较强战略监控能力。
该系统监测范围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朝鲜半岛、俄罗斯和日本本土,由2颗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和2颗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组成,光学卫星主要在白天和气象状况较好时拍摄地面目标,而雷达卫星则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可全天候全天时监视地面目标。4颗卫星协同工作,每天可对地球任何地方至少拍摄一次,能识别直径为1米的地面物体;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分辨率达到0.5米,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分辨率达到1米。
日本空间监视卫星可对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进行监视,重点地区是俄罗斯、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日本计划再发射5~7颗侦察卫星,以彻底改变日本目前所需部分航天情报必须依靠美国提供的局面。为保障情报信息的充足性与可靠性,日本防卫厅还通过租用美国、法国、以色列的商业卫星来获取侦察情报。
参与太空竞赛 近期动作频频
近年来,日本不断强化军事航天实力,积极参与太空竞赛,在打造军事航天大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8年8月27日正式实施的《宇宙基本法》,允许自卫队发射并操控高分辨率侦察卫星;未来日本自卫队还可能引进早期预警卫星,侦测他国弹道导弹的发射,以完善导弹防御系统。这表明日本又一次冲破了“和平宪法”的限制。
今年以来,参与太空竞赛动作频繁,1月23日,日本H2A火箭第9次成功发射,该火箭同时运载“呼吸”号温室气体观测卫星、“每度1号”和6颗小型卫星。
2月25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宣布,选定2名新候补宇航员,到美国接受2年训练,使宇航员数量增至10人。
3月6日,日本启动本国载人太空计划的可能性研究,日本内阁太空政策战略总部官员表示,打算在5月公布首份综合性太空战略。3月下旬,又启动战区反导系统,欲侦察、监视和拦截朝鲜“飞行器”。
日本军事航天的不断强大必将影响亚洲地区的安全形势,也会推动新一轮的太空竞赛。(作者:王凤岭 来源: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