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装甲兵史上第一车——“功臣号”坦克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  时间:2014-09-14 08:54:37

人民军队装甲兵史上第一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与在东北坚持斗争的东北抗日联军组成东北民主自治军。11月的一天,在民主自治军工作的高克等人到沈阳九一八工厂(原日本关东军坦克修理厂)侦察敌特活动情况,无意中发现那里有几辆日军的坦克。随后,他奉命带领几名战士将其中两辆坦克开到沈阳铁道西,停放在一个被破坏的工厂里。高克留下几名战士看护坦克,又带领几名工人继续寻找车辆和器材、零件。晚上,组织人员进行修理。在几名老工人的帮助下,经过十几天的收集和修配,修好了两辆坦克、两辆装甲车、两辆牵引车和一辆汽车。

    此时,国民党军队正向东北大举进犯,已占领了山海关至锦州一线,东北民主自治军准备撤出沈阳。司令部命令高克等驾驶坦克和车辆向吉林通化转移。经过一天行进,坦克和车辆由于故障太多,不得不停在沈阳西北的小桥子屯。当时,由于临时拉进来的工人中混进的敌特分子趁高克带领战士打探道路未回之机发动暴动,将坦克和车辆大部分破坏后,逃回沈阳。只有一辆坦克在部分工人的保护下,得以幸免。高克等人返回后,看到如此情景,非常痛心和气愤,为了保全这剩下的一辆坦克,只好暂住在小桥子屯等待部队来人接应。

    民主自治军司令部失去了同高克等人的联系后,时刻牵挂着他们的安全,派出了曾学习过坦克技术的孙三带领骑兵警卫排向沈阳西北寻找,经过两天的四处打探,终于在一天傍晚于小桥子屯找到了他们。

    此时,沈阳附近的敌情越来越严重,上级要求高克、孙三等带上可以带走的坦克器材迅速转移。可坦克由于破坏严重无法行进,必须去搜集器材,重新修理。经研究决定,孙三率警卫排再闯沈阳九一八工厂抢器材,高克率领剩下人员修理坦克。

    孙三带人抢回一车的器材、零件,高克等人修理好了坦克。此时,国民党军已沿着北宁路开始向沈阳方向进攻。为避免损失,高克、孙三等驾驶着那辆修理好的坦克和一辆装满器材、零件的汽车,向东北炮兵司令部所在地马家湾子开进。

开国大典上,“功臣号”引领坦克方队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资料)

    当他们到达马家湾子时,坦克的隆隆声惊动了炮兵司令部全体人员,他们围着坦克转了一圈又一圈。时任东北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的朱瑞紧紧握着高克和孙三的手说:“你们开来的不是一辆坦克,你们给我军带来了一支装甲部队。”当晚,炮校首长宣布东北局的决定,在炮校附设坦克大队,任命孙三为大队长,毛鹏云为政委,高克、刘大祥、霍舒亭为副大队长。东北坦克大队是当时各解放区中第一个正式建立的坦克部队,这辆普通的日造坦克传奇般地成了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历史上的第一车。

    这辆日本造97式中型坦克加入人民军队序列后,先后参加了绥芬河剿匪、三下江南等战役战斗。因为其资格老、机件旧,被坦克手亲切地称为“老头坦克”。在1948年辽沈战役攻打锦州作战中,东北坦克大队首次参加了大规模城市攻坚战。“老头坦克”和另外3辆坦克一起掩护步兵突破国民党守军的老城外围工事。战斗中,其他3辆坦克被击伤掉进河沟,无法作战,“老头坦克”孤车冲向敌军阵地。由于敌军炮火猛烈,“老头坦克”先后五次负伤,但坦克驾驶员董来扶冒着危险,几次爬出坦克,将坦克修理好,然后再开动前进继续进攻,坦克手们用坦克炮将敌军火力点一一消灭,为步兵扫除了不少前进的障碍。“老头坦克”边修边打,一直猛冲到国民党军城防司令部,对着敌司令部猛烈开炮,迫使敌军打出了白旗。战后,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命名这辆坦克为“功臣号”坦克,荣记集体三等功。董来扶和机枪手吴佩龙荣立一等功。

    辽沈战役结束后,“功臣号”坦克又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参加了平津战役。在攻打天津战役中,“功臣号”坦克再立战功。随后,“功臣号”坦克和它所在的战车团参加了北平入城式和西苑机场阅兵式。

    在开国大典中,“功臣号”坦克光荣地参加了阅兵式,并被作为领头车,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的装备不断更新,“功臣号”坦克也光荣退役,但因为它的卓越功绩,被送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几十年来,这辆人民装甲兵的功勋坦克不断以其传奇的经历,向人们讲述着装甲兵的历史与光荣。

开国大典留下的重量级文物

开国大典那天,解放军历史上第一位坦克战斗英雄董来扶驾驶着“功臣号”通过天安门。现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坦克,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登上战争舞台,便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成为纵横战场的骄子。1937年秋天,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挥着手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辆坦克,也没有大炮,但是有一批懂技术的干部了。有人,就一定能把特种兵建立起来,坦克和大炮敌人会给我们送来的。”

    事实验证了这位伟人的预言。那是1945年11月的一天,我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部工作人员高克等人英勇机智地从敌人手中夺来一辆日式坦克。当他们把这辆坦克开进东北炮兵司令部所在地马家湾子时,坦克的隆隆声惊动了炮兵司令部全体人员。时任东北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的朱瑞紧紧握着高克等人的手说:“你们开来的不是一辆坦克,你们给我军带来了一支装甲部队。”12月1日,朱瑞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坦克大队成立,这辆日式坦克被取名为102号,成为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历史上的第一车。

    随后,102号坦克参加了攻打锦州、解放天津等多次战斗,屡显神威,战功赫赫。在1948年辽沈战役攻打锦州作战中,它担任了掩护步兵突破国民党军把守的老城外围工事的任务。102号坦克驾驶员、战斗英雄董来扶回忆说:“那场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敌人的炮火、手榴弹不停地在坦克周围爆炸,坦克多次被打坏,由于时间紧迫,我们顾不上停下来修理,只能边打边修……”战后,第四野战军将102号坦克命名为“功臣号”坦克。

    1949年3月25日,党中央、中央军委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移到北平,毛泽东在北平西苑机场检阅了包括“功臣号”在内的装甲部队。随后,在开国大典上,董来扶驾驶着“功臣号”坦克作为首车,率领100多辆中、重型坦克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今天,我们还能从当时拍摄的影像资料中看到“功臣号”的英姿。

    “功臣号”坦克光荣退役后,因其功勋卓著,1959年被送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功勋兵器陈列在兵器馆的前厅。

“功臣号”与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受阅坦克方队的领队车长董来扶驾驶着“功臣号”通过天安门广场。

 摄影 红 枫   图片来源:解放军画报

    这是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

    这是共和国第一次大阅兵。

    当开国领袖、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第一次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气势壮观的受阅方队频频挥手致意的时候,万众欢呼,举国沸腾,惊天动地。

    当共和国第一代坦克兵、战斗英雄董来扶驾驶着“功臣号”坦克行驶在坦克方队最前列,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他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60年过去,现已83岁高龄的老英雄董来扶在新年前夕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开国大典的阅兵盛况,仍然激动不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隆重举行。下午3时,在阵阵礼炮声中,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战车第一师由99辆坦克、50辆装甲车和107辆运输车组成了坦克方队和摩托化步方队,战斗英雄董来扶驾驶的“功臣号”是领队坦克。当坦克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他惊喜地看到毛泽东主席被“功臣号”三个大字所吸引,频频地向“功臣号”坦克挥手致意。

    老英雄对记者说,这已经是毛主席第二次向“功臣号”坦克挥手致意。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到北平。为了迎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战车师喷涂一新的40辆坦克、100辆汽车与全副武装的中央警卫团一起,威武雄壮地排列在西苑机场,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作为一个讨饭娃出身的坦克兵,董来扶能见到毛主席,激动得热泪滚滚,感到无比幸福。

    对董来扶来说,最幸福的是参加1950年9月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他被授予“坦克战斗英雄”称号。在会议期间的宴会上,他作为装甲兵的代表幸福地向毛主席敬了酒,毛主席那慈祥的笑容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1950年编印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刊》中,记者找到了董来扶的名字。在这位坦克英雄的照片下,刊载了他的英雄事迹:“董来扶,是坦克部队中立功最多、技术熟练的‘功臣号’驾驶员。在锦州战役的5次战斗中,每次均胜利完成任务。”

    “‘功臣号’坦克是由‘老头’坦克改名的。”董来扶谈起这件往事更是神情激动。

    那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在日本人留下的沈阳“九一八”坦克修理厂发现有两辆日本坦克。一辆坦克被日伪人员破坏,剩下的一辆就是后来为我军屡立战功的“老头”坦克,也是我军拥有的第一辆坦克。

    董来扶从我军第一辆“老头”坦克说起,为记者描绘出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成长壮大史。

    今天,记者随老英雄董来扶重访他的老部队——北京军区某装甲师。他在这个师担任过坦克团的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在坦克训练场上,老英雄一眼就看到“功臣号”坦克,显得异常激动。这辆“功臣号”坦克是这个装甲师为新一代坦克命名的。

    老英雄高兴地拉着新“功臣号”坦克车长的手说:“你我都是‘功臣号’车长,我是老坦克手,你是新一代坦克手,一代比一代强啊!”新车长李晓龙给老英雄介绍道:“如今,我们驾驶的坦克是‘三代同堂’,随着电脑装进坦克,实现装甲战车从信息传输到火力控制数字化。凭借可视化数字通信网等信息系统,指挥员可感知数百平方公里的战场态势,战场侦测能力更强了:嵌入简易火控系统等武器平台,装备火力打击能力更猛了,精确度更高了,作战效能更强了。”

    老英雄越听越兴奋,伸出大拇指连声说:“好!好!老部队有老传统,又有现代化新装备,那就更有战斗力,更加战无不胜了!”

    当记者采访完老英雄回到北京,特地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恭敬地参观老“功臣号”坦克时,眼前又好像浮现出战斗英雄董来扶正在驾驶着他心爱的坦克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共和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第一次检阅……

回眸“功臣号”坦克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的建立,是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苦历程。现存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功臣号”坦克,是我军的第一辆坦克,东安(密山)是我军装甲兵的摇篮。

    我军第一辆坦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为抢胜利果实,把“接收大员”从峨眉山派往东北,改伪满军为国民党军。当时,因为时局关系,我党人员奉命撤出沈阳。我党领导机关指示,尽快把战利品运出沈阳。日军破坏了的坦克,能修几辆就开出几辆。当时30多岁的沈阳民主自治区司令部保安大队长高克(曾任东北装甲兵司令部技术部长、黑龙江省农机厅副厅长、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副厂长等职,1992年10月19日病逝,终年82岁)在一次奉命检查沈阳一家军工厂时,发现了几辆坦克,当过司机的高克格外高兴:我们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用小米加步枪,靠两条腿,打了20多年的仗,还没有坦克呢,得想办法把坦克开出去。时间紧,任务急,高克与负责收拾坦克的战士们,深夜潜入坦克库抢修。在拂晓前,高克便把一辆十八吨日式坦克发动起来。敌人闻声赶来,高克驾驶坦克迎着枪声闯出了大门。当敌人清醒过来,坦克已经走出沈阳十几公里了。这就是我军第一辆坦克。但它百“疾”缠身,不断发生故障。高克与战友凭着勇敢和机智,经过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开到了通化,开进我炮兵学校的大学。朱瑞司令员高兴地说:“你们开来的不是一辆坦克,你们给我军带来了一支装甲部队。这辆坦克标志着我军机械化开始。1945年12月初,炮兵司令朱瑞,宣布成立我军第一支坦克部队(当时只有这么一辆坦克)。

    1946年,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大举进攻东北,形势骤然变化,8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炮兵学校的坦克大队迁至东安(密山)市。

“老头号”坦克称谓的由来

    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的坦克大队(东北战车大队)1000余人,在大队长孙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原山西省军区副政委,正军职)、副政委霍舒廷、副大队长丁铁石(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原基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副兵团职)的带领下,选择东安(现密山第三中学一带)为营房。对开来仅有的三辆能开的坦克和一些零散部件开始了维修,组装学习和训练。东北战车大队到东安后,又改称东安战车团,这是我军第一支坦克部队,即现在军委装甲兵第一师一团。他们在东安用拆东补西的办法,修出了20多辆坦克、50多辆汽车,先后参加了攻打吉林哈达湾、四平街和辽沈战役,威风凛凛,立下了战功。据当年坦克连指导员蓝曼回忆,我军第一辆坦克“资格”最老,机器最旧,培养出的坦克手和修理工最早,战士喜爱它、敬重它,亲昵地称之为“老头号”坦克。1948年,我东北解放大军围困了长春,一场决定性的大战即将到来。我们这支小小的坦克部队,也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而紧张起来。当时,为了部队训练需要,“老头号”坦克已经拆得七零八落,它还能上战场吗?

    在这个关键时刻,这匹老骥有幸遇到了一位好骑手,他就是东安战车团的学员董来扶。“老头号”坦克能参战立功,还真经历了一段复杂的过程。蓝曼回忆说:当年董来扶和车长牛生贵一起写了一份请战书。保证“老头号”能上阵杀敌。于是,他与全车乘员一起,抢修“老头号”坦克。饭在车边吃,困了就在车里打个盹儿,机油把头发粘成绺也顾不得洗。没几天,同志们都消瘦下来。天天抹得满脸油黑的董来扶,两腮虽深深塌陷,但他那双眼睛却炯炯有神。

    接到出发的命令,全团的坦克都上了火车,唯有“老头号”坦克,还停在车库里不能发动。这时,董来扶再次向领导保证,只要坦克拖上火车,在赶到前线之前,定能把坦克修好。在他们的一再保证下,大家都提着心把“老头号”坦克拖上了火车。在开往前线的火车上,董来扶和全车乘员夜以继日,餐风饮露,一直陪伴在“老头号”坦克身边。聚精会神地检修毛病,真是功到自然成,当到达驻地,“老头号”坦克在隆隆声里,大摇大摆地走下火车时,战友们都围了上来,把董来扶高高地抬起。这匹老骥,将在董来扶的驾驭下和战友们一起驰骋在解放锦州的战场上。

“老头号”成为“功臣号”坦克

    “老头号”坦克参加第一次冲击,是在锦州外围突破敌人防线的战斗中,坦克在炮兵火力的掩护下,冲过了几道战壕,碾过数道铁丝网之后,前面便出现了一大段开阔地。这是敌人有意布防的,这样,可使我们的坦克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对坦克非常不利。为了避免坦克被敌炮火击伤,董来扶双手轮换急拉操纵杆,使坦克蛇行前进。只见坦克周围腾起一股股炸烟,敌人的炮弹一颗颗都落空了。当坦克冲到铁路桥前时,一道石墙挡住了坦克的去路。这时,步兵很难前进一步,石墙上面,敌人的机枪封锁了步兵前进的道路。一阵阵密集的火力,压得步兵抬不起头来。坦克炮一阵猛烈的轰击,石墙被打开了,步兵在一阵喊杀中冲过了石墙,敌人的防线被突破了。

    经过短暂的停歇后,“老头号”坦克又开始了第二次冲击。这时,步兵已进入巷战。敌人在街道口堆起各种障碍物,碉堡星罗棋布,步兵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很大的牺牲。正当坦克碾过障碍,摧毁了碉堡领步兵前进的时候,董来扶发现,车温突然升到95度。他马上意识到:机油冷却器被弹片击伤了,机件润油受到影响。董来扶冒着炮火进行战地抢修。夜已经降临了,枪声和火光就是战斗命令。董来扶开着修好的坦克向火光冲去,把第二梯队的步兵带到锦州老城下,胜利完成了第三次冲击。第四次冲击,是“老头号”坦克单车完成的战斗任务,消灭了敌人的火力点,攻克了敌人固守的火车站。

    最后一次冲击,是攻打锦州老城。这是解放锦州的最后的一次战斗。当时,敌人龟缩在老城里,妄图依仗城墙和护城河进行顽抗。这是一次激烈的战斗。“老头号”坦克迎着炮火走在坦克队列的前面,且战且进。炮弹和手榴弹像冰雹一样从城墙袭来,河岸烟尘四起,河中水柱冲天,一场大战正在紧张时刻,坦克冷却器第二次被击伤。坦克虽不能行动,但并没有停止战斗。它充分发挥了坦克的火器威力,紧紧压住敌人的炮火。炮手只几发炮弹,便打掉了城内的敌人指挥所。当敌人的指挥所起火时,一阵喊杀声震动了整个战场,步兵像一阵暴风,纷纷越过护城河,爬上了城墙。这时,从坦克的瞭望孔可以看到城上的敌人已打出了白旗。

    在解放锦州的战役中,“老头号”坦克立了功勋。经上级批准,正式命名为“功臣号”坦克。而董来扶荣获”坦克英雄”称号。“功臣号”坦克一直随着战争的胜利前进。从沈阳出发进关,参加了解放天津的战斗。北平和平解放,它参加了入城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在开国大典阅兵式上,坦克方队最前方的坦克就是东安战车团学员董来扶驾驶的“功臣号”坦克,“功臣号”坦克上的旗手是东安战车团参谋李世雄;第二批两辆并列的坦克上靠天安门一侧敬礼的是东安战车团副团长丁铁石,丁铁石左侧向天安门敬礼的是东安战车团政委毛鹏云,他们率东安战车团的指战员驾驶99辆坦克与装甲车在轰鸣声中威武地驶过天安门。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