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从这里唱响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天南 牛 辉 通讯员 付 强  时间:2014-09-30

    编者按

    据不完全统计,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了人民翻身解放和自由幸福而壮烈牺牲。

    纪念烈士是为了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烈士精神。今年9月30日,新中国迎来首个法定烈士纪念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走近那浸满血与火的历史,满怀崇仰之心,缅怀先烈功绩,汲取一路前行的无穷动力。

    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辽西走廊”东端的锦州,素有“四省通锦”之说。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其歌词素材,来源于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地区——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发祥地。

    半个多世纪岁月的冲刷,可以让许多记忆褪去颜色。然而,有些记忆却并未因渐行渐远的时空距离而模糊,反而愈加清晰——东北抗日义勇军以及他们的抗战故事,就是定格在这片土地上永恒的红色记忆。

    第一支抗日义勇军在这里诞生

    历史的脚步并未远去。在锦铁高中旁边的牌楼前驻足,抬头凝望,这座民国风格的建筑历经岁月的沉淀愈发沧桑,“东北交通大学”6个大字格外醒目。

    在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会长穆景元的心中,这座牌楼更像是一支昭示历史和现实的画笔,将“北大营”“五台子村”等旧址连接在一起,勾勒出这座城市厚重的抗战足迹。

    “1931年沈阳沦陷后,这里曾是东北军政在锦州建立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行署和辽宁省政府行署。”穆景元说。

    走在锦州市汉口街上的穆景元,步履矫健。“1931年10月,时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在福金生百货店召开秘密会议,决定组建辽西抗日义勇军”“中共地下党员刘澜波在这里整理出民众武装《编委方案》”……对发生在这条街上的锦州往事,老人如数家珍。

    “其实,在《编委方案》出台之前,第一支抗日义勇军就已经诞生了。”穆景元回忆说,“1931年9月27日,黑山县绿林首领高鹏振在黑山、新民交界地区组建一支义勇军队伍,起名为‘镇北军’。这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第一支抗日义勇军。”

    “1931年12月,东北军撤入关内,整个辽西对日作战的重任就完全落在辽西抗日义勇军肩上。”锦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袁幼山说,作为一支民众抗日武装,它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锦州出发,经百余公里的路程,我们来到葫芦岛市连山区钢屯镇——昔日锦西县冮家屯。82年前的那个冬日,一场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在这里打响。

    在向导孟乾东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振奋国人的“痛歼日本侵略者古贺联队”战斗的原址。这场发生在1932年1月9日的战斗中,义勇军共歼敌50余名、伤30余名,其中死伤少尉以上军官7名。冮家屯大捷,震惊了日本朝野。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部编写的《满洲事变实志》中,他们惊呼:“这实在是满洲事变以来最大的悲惨事件。”

    辽西抗日义勇军将士智勇双全

    位于锦州的沈阳军区某炮兵旅围墙外,每隔30米左右,就能看到一座用水泥堆砌的机枪掩体,1米多高的掩体与围墙浑然一体,下方都留有7个射击孔。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于德泉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侵占锦州城的日军驻防据点——北大营。

    1932年10月,时任辽西抗日义勇军总指挥兼参谋长的宋九龄决定攻打锦州收复失地。目标主要有两个据点:一个是日军第八师团司令部(现锦铁高中),另一个就是北大营。

    “别看这支队伍是由各阶层群众、东北军和警察部队的部分官兵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可他们的战术思想里却充满智慧。”置身东北交通大学旧址,于德泉给记者讲起了一段“木匠”刺探情报智取日军司令部的故事。

    “当时,日军第八师团司令部正在施工,宋九龄便派出20名义勇军战士化装成木匠悄悄混入,打探日军的布防情况。”1932年10月25日午夜,战斗打响,义勇军早已对营区了如指掌,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最后第八师团司令部内的31名日军全部被歼,除了2名卫兵外,其余29人均是佐、尉级军官。

    “之后,日军一度成了惊弓之鸟。他们唯恐义勇军再来攻城,便从大连运来水泥,在东北交通大学和北大营的院墙上修筑了许多射击孔。”于德泉指着射击孔说。

    如果说攻打日军第八师团司令部是智取,那么发生在1932年1月9日的锦州黑山五台子大捷就是硬碰硬的较量。

    在纪实文学《血战归来》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记载:此役与日寇激战2小时,消灭鬼子73人,缴获长短枪76支,子弹2车,战马64匹……

    《义勇军进行曲》凝聚抗日力量

    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每个国人都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鲜为人知的是,这首歌的诞生,与锦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起来!起来吧,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刀枪向前冲!杀!杀!杀!”走进锦州市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悬挂在门口一侧墙壁上的《义勇军誓词歌》让人倍感振奋。

    “这首在辽西各路义勇军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原是高鹏振所作的誓词,后被王立川填入满江红曲调。”锦州市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执行会长张桂枝如是说。

    1933年,看到多家媒体连续报道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抗日义勇军打击日寇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田汉写下这样一篇文章:“最后的胜利是不决定于敌人的武器而决定于全国广大劳苦民众的意志。但凡他们不肯做奴隶……才是真正能防卫中国民族自己的家的万里长城!”

    “上世纪80年代,多位历史专家都说,田汉文中的万里长城,指的就是抗日义勇军。”穆景元说。

    在锦州还有一个人与《义勇军进行曲》渊源颇深,他就是曾任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会长、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的朱庆澜将军,曾家居锦州38年。1934年,朱庆澜出资赞助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电影《风云儿女》,以宣传抗日义勇军的事迹,进而呼吁全国抗战。

    电影前期拍摄完成后,主题歌并没有确定歌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来的歌词谱曲标题也只写了3个字——进行曲。在张桂枝收集的资料中,记者看到了曲谱照片。照片上,谱曲用的纸张已经泛黄,但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依旧清晰。

    穆景元说:“朱庆澜拿到这张写有‘进行曲’的曲谱后,画龙点睛般地在前面加上‘义勇军’3个字,《风云儿女》主题歌的歌名就此被确定为《义勇军进行曲》。”

    “男儿身死英灵在,国史明标第一功”,作为最早抗击日寇的武装力量,东北抗日义勇军理应被国家和民族所铭记,因为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更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