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男,汉族,1980年10月生,陕西澄城人,工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工大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工大创投)董事长,中央军委科技委某小组深圳负责人;曾任西工大武器装备型号办主任、国家某型号行政副总指挥;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曾挂任六盘水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先进技术创赛评审专家,广东省融委、浙江省融委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领域专家;对国防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有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承担国家级、省市课题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先后参与完成了国内某水下自主航行器、某空中信息化武器系统等10余个国家型号、演示验证项目的论证、研制、试验、批生产等有关管理工作;创新武器装备型号研制投融资模式,组织完成了某高空高速大机动靶标研制。
英雄,永远是鼓舞人心的旗帜和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英雄不仅仅是拼杀在战场上的勇士,更多的是隐身于战争舞台之后的普通一兵。回望庆祝新中国70周年大阅兵,大国长剑,威震苍穹;银鹰突击,雷霆万钧;钢铁巨阵,所向披靡。阅兵式不但让我们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祖国,而且让我们明白岁月静好的背后,有无数像人民子弟兵一样的无名英雄在负重前行,有千千万万个军工科研人员在默默奉献。今天站在我面前的这位刚毅持重的唐波博士,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把人生志向与国防需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强国兴军奋斗了近20年,在他的青春年轮上刻下了一道道闪光的符号。
成长阶梯:
飞天巡洋、化育先翔
“风劲帆满海天阔,三航领军铸华章”。唐波,出生于军工重镇陕西。1999年年满18岁的他怀揣着军迷的梦想,高考进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尽管未能如愿录取为“飞行器设计专业”,但只要能够进入西工大,就是一个美好的开始。西工大为他开启了进入国防经济学领域的大门。西北工业大学作为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80年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科技事业输送了19万多名高素质创新人才,众多校友已成为国内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杰出代表。在校学习期间,他深刻感受着“军工人”的情怀“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他与多数同学在来到西工大之前,对学校的了解只限皮毛、知之甚少,甚至有的同学以为西工大在西北大漠。从老一辈西工大人“古路坝灯火点燃的莘莘学子报国热情”,到“史上最牛航空班”三位总师(歼-20总设计师杨伟、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和歼-15常务副总师赵霞)的《致远方》,诸多的杰出校友共同谱写着一曲“西工大现象”。
国防经济学是一门新兴交叉融合的系统学科,尤其是在当今后冷战时期,新技术变革催生了新一轮军事变革和大国竞争,核扩散、资源争夺、种族冲突以及恐怖主义等问题,使得国际军事和政治的危险可能比以前更多、更复杂,国防经济学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作为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国防经济学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因此,进入国防经济学领域的门槛和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有坚实深入系统的军事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作为基础,而且要对国际政治、宗教文化、科技创新等领域进行紧密跟踪,否则很难有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对此,唐波感到自己的学习、工作成长经历非常幸运,“国防七子”之一西北工业大学的本、硕、博连续培养,为他能在国防经济大舞台上孜孜求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学习和工作期间,唐波正是在这种军工情怀的耳濡目染下,逐步走进国防经济学领域。他在西工大先后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学习,基于他品学兼优、各方面表现突出,研究生毕业后就留校工作,并长期从事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和研究工作。他先后参与完成了某水下自主航行器、某空中信息化武器系统、某先进布局无人机等10余个国家型号和演示验证项目的论证、研制、试验、批生产等有关管理工作。他一边从事相关理论研究,一边参与重大型号研制,大学校园、北京机关、科研院所、外场基地都有他深深的军工烙印。让他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这份事业的热爱,那就是“科技报国、装备强军”。谈起往日工作场景,记忆犹新的便是外场试验,斗酷暑、战严寒,经历了漫长单调的外场封闭生活,跨过了“举一反三”的故障归零,守候着最后指挥长的一声令下,在克服了一切困难后,完成任务的喜悦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每逢重大试验,祭拜聂荣臻元帅和其他英烈已是试验队内化于心的必然程序,试验前一定要先向国防事业先烈“报告”。
在复杂细致的管理工作中,他能认真思考问题、主动钻研,提出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和见解,与其他专家教授进行交流,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机制与装备需求论证融合方面开展了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先后发表了《国防特色高校承担型号项目的SWOT分析》《高校联合厂所自筹经费研制武器型号管理初探》《航空型号项目风险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及应用》等论文,对于高校联合厂所开展武器装备需求论证和联合研制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应用价值。
服务地方:
军地联培、博观约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的最好办法。2014年底至2016年初,唐波作为中央博士服务团第十五批成员,挂任贵州省六盘水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主抓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2014年时值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地方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极大压力,传统产业断崖式下跌,急需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鉴于唐波长期从事高新技术相关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管理和研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中组部、团中央选派,前往传统产业为主导的资源能源型城市六盘水挂职锻炼。一方面,通过挂职锻炼使人才接受检验和锻炼;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外派干部为地方引入一些新鲜血液,为地方产业新增长点培育建言献策。
对于唐波来讲,从过去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国防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转入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极佳的学习锻炼机会。通过一年多的挂职实践,唐波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系统认识,尤其是对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和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和产业投资等有了第一手的实践认知。挂职期间,他对六盘水市第二产业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通过半年多时间完成了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调研,针对六盘水面临的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接续产业培育乏力、招商引资困难等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路径和建议,并发表了《六盘水市第二产业发展现状及后续发展对策研究》,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唐波挂职一年多来,为六盘水累计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和专项基金扶持超过10亿元,并招商引资落地产业项目3项,其挂职工作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贵州省委考核评定为优秀,其先进事迹被《贵州省人才通讯》(2015年第2期)专题报道。通过挂职锻炼积累经验和丰富认知,使得唐波对国防经济学中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一重大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日后他的军民融合创新实践工作补充了一堂生动的实践教学。
知行合一:
先行先试、厚积薄发
十余年的积累,多岗位的综合锻炼,多角色的融合培养,造就了唐波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秉性。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2015年4月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西北工业大学党委深刻领会国家战略意图,西工大具有天然的“军民双重属性”,在军民融合的号角下必大有可为。唐波于2016年初回到西工大担任原科技管理部首任军民融合办主任,并启动相关方案论证工作,其中包括筹建西北工业大学军民融合研究发展中心、陕西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等。唐波是早期策划人和方案主要完成人之一,相关工作得到了学校主要领导的肯定。2016年6月,按照学校党委安排,唐波被派往深圳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并开展相关先行先试工作。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过去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窗口单位。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赋予了他新的使命和职能。研究院应充分发挥学校国防军工背景和“三航特色”,以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作为战略切入点和主要抓手,聚焦“民参军”“军转民”,开展相关探索实践。2015年初,军队改革逐步清晰明朗,唐波协助课题组负责人共同完成了《军民融合下的创新技术体系框架研究》报告,并报军委某机关,该建议报告为全国首个某创新小组的落地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唐波通过对军民融合的体系研究,准确聚焦军民融合“六大体系”的重点领域“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将如何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生产、投资等活动,有序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等领域作为重点研究内容。通过对全国民营创新力量的系统梳理和国际比较分析研究,准确找准发展路径:民营企业应当立足核心竞争力培育,切入比较优势领域,以产学研合作方式,快速切入国防经济市场,以民养军、以民掩军。
当今,我国设立了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56个国家高新区,全国众创空间有429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600余家,加速器400多家,各类创新创业的创客空间在全国各地发展非常迅速,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13万家。如何将民营企业孕育的创新资源和能力体系有效激活,引导、孵化、培育一批优势民营有生力量,支撑构建中国特色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由小核心转变为大国防,是一篇大文章。很多社会创新主体苦于缺乏明确的军事需求方向的指引,缺乏对军事需求的信息获取和需求解读路径,军方用户也不了解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造成了“军地二元结构”中的突出矛盾。
纵观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军事领域的大国竞争。军事强国纷纷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军民协同创新,竭力抢占新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把新科技的成果引入到军事领域,实现不对称性的优势,占据军事科技革命的前沿。2014年美国开始实施第三次“抵消战略”,并于2015年启动了国防创新试验单元(DIUx),其核心战略思想是以非对称的方式,充分利用、发掘美国的科技发展潜力,建立军事竞争优势,通过激发颠覆性创新来颠覆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精神实质,如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科技创新领域必然大有作为。2016年11月,在唐波的建议下,西工大深圳研究院率先在深圳推动发起构建军民融合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联合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驻深研究院共同发起组建联盟和专业智库,推动军民融合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和落地探索。在联盟合作的基础上,2017年率先与南山区委区政府开展先行先试,组织基地建设方案论证,并明确重点探索任务和发展目标,依托四所大学在深已有约20万平米的物理空间,共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基地。2018年该基地上升为市、区两级政府共建。唐波及其科研团队,不仅在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更在实践落地工作中进行了有益尝试。唐波及其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基地建设中得以应用,支撑了基地建设方案的核心内容。基地建设定位于打造集“军政产学研资介用”八位一体、高效融合的平台,在后续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发展。
助力国防:
牵线搭桥、创新驱动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虽然唐波在架设科技力向军事力转化的桥梁纽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了无尚的荣耀。但他始终感到,强军兴军,重任千钧,还需风雨兼程,砥砺向前。他说:“作为一名国防经济学战线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及时把握科技创新的时代脉搏,在富国与强军的征程上,破解‘军地二元结构’突出矛盾,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创新生态体系优势,探索构建先进商业技术和产品到国防能力的直通车,引导培育民营创新有生力量,用理论和实践创新守护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既是我秉持的情怀和理念,也是我今后努力奋进的目标。”
一是加强科技研发战略管理。不断丰富和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不断扩大战略合作伙伴范围,继续强化与保利国防科技研究中心、远望智库、特发集团等单位战略合作,充分发挥2017年初率先在东莞市发起设立三航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的作用,在中山设立创新中心,将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
二是继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首要解决的就是打破“军地二元结构”突出矛盾。在军委某机关的领导和支持下,对2018年3月全国首个某创新小组在深圳落地启动后的改革完善,密切关注先进商用技术、理念与模式,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具有应用潜力的商用技术及产品,架起军方与商业创新前沿、社会创新资源的桥梁,通过概念和技术展示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先进商用技术及产品到国防能力的直通车。虽然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小组工作成效初显,并形成了行业内的广泛影响力,聚集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近千家,深度服务企业近百家,在某些细分行业领域找到了国内的优势企业,并通过精准需求导入、产学研服务等形式,将民营企业逐步引导进入到国防经济市场中来,挖掘和培育了一批创新成果,部分成果已实现产品应用,但唐波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决心继续探索有关体制机制创新难题,为更好更快地促进科技生产力向军事战斗力转化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运营模式。总体目标是建立“政府引导、高校支撑、企业得利、社会共享资源”的长效化运营模式。前期基地建设得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南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基础服务能力平台已初步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包括一站式服务大厅、综合成果展示中心等。在市场化探索方面,建立了明确的反哺机制,确保公益平台长效运行,市场落地方面重点在商业模式上进行有益探索,积极打磨产品与服务,完善服务流程,切实在服务民营企业参军的路径上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目前,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在国内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领域的社会声誉与日俱增,各级地方党委融办领导悉数来访交流,民营企业有识之士意愿参军,上门拜访者络绎不绝,已经形成了显著的“虹吸效应”,相关工作也得到了各级首长的肯定。研究院于2017年4月获批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首批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并于2018年审进入“供需对接类”军民融合科技服务机构国内前三强。研究院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军民融合奖,系国家奖励办首次设立。作为唐波个人,连续三年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委科研创新优秀组织奖。下一步,唐波及其科研团队,也将重点聚焦国防经济学的热点“军民融合”开展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领域,除了培育孵化及投资了雷神智能装备、智慧海洋、海岸语音、同科联赢等30余家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外,还将逐步扩大以高新科技服务国防建设的层级与范围。
临近采访结束,我不禁还是问一句常规的话题,让他谈谈参与某小组工作的体会。唐波说:“能够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特区为国家战略落地服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小组工作高大上的叫法是‘星探'和‘前哨',更精确的描述是军委某机关的‘马前卒’。我非常乐于当这个‘星探’和‘前哨’,更愿意为军委机关决策当好‘马前卒’。我要利用‘星探’的慧眼,找到有‘金刚钻’的民营企业,并进行大量的引导、培育,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摆脱过去‘民参军’的老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让社会各界有更多更好更强的力量加入到强国兴军伟大事业中来!”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国防经济学固然需要发展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但更需要运用理论解决当下国防建设实践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繁荣国防经济学的硬核。唐波及其团队甘做“星探”和“马前卒”,架设了经济连通国防的直通车,打造了科技力向战斗力转化的加速器,为强军兴军提供了强大有效的技术支撑,他们是培育、提升军队战斗力的科技精英,是国防建设舞台的幕后英雄。
新时代长征路上,更加迫切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培育更多的幕后英雄!
(郭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