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9世纪中叶,洪秀全等领导的反对清王朝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战争。
  金田起义及太平军初期发展(1850年秋至1853年3月)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加紧了对人民的搜刮与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激化,各地人民纷纷起义。时广西各种矛盾十分尖锐,统治力量相对薄弱,起义武装遍及全省。早在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即偕冯云山深入广西传播拜上帝教,酝酿反清起义。1850年秋,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会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集结。年底,“团营”会众达2万余人。1851年1月11日(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清廷陆续调集军队“围剿”。太平军为摆脱内线 作战的不利处境,转移至宣武、象州,旋因清军堵截,又折回金田地区,再度被围。1851年(太平天国辛开元年 清咸丰元年)9月下旬,突出重围,攻占永安(今蒙山)。
  太平军占领永安后,虽又遭清军包围,但因南北路清军未能协同作战,故太平军能在此滞留半年,并在军事、政治方面有所建设。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进逼桂林,转攻全州,拟沿湘江北上湖南。因在蓑衣渡遭候补知府江忠源湘勇的伏击,被迫折入湘南道州(今道县),在此扩充队伍,建立“土营”。随后确定“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全军北上,围长沙,占岳州(今岳阳);克武昌(见太平军首克武昌)后,获船万余艘,建立水营。1853年2月9日,太平军以号称50万之众,水陆夹江东下,连克江西九江、安徽安庆、芜湖,并于3月19日攻占金陵(今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又派出两支部队占领镇江、扬州,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
  战略进攻时期的作战(1853.4~1856.9)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清军即尾随而至,由钦差大臣向荣率领的万余人在天京城东建立“江南大营”,企图遏止太平军东出苏(州)、常(州);由钦差大臣琦善率领的万余人在扬州外围建立“江北大营”,企图遏止太平军北上中原;两支清军,南北配合,伺机夺占金陵。时太平天国已拥有号称百万(能战之兵约10余万)的兵力,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没有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歼灭江南、江北大营之敌,消除肘腋之患,却作出了守卫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上游的战略决策,在北伐、西征和天京周围三个战场上分别与清军鏖战。
  太平军北伐 1853年5月13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奉命率领2万余人由浦口(今属南京)出发,“师行间道,疾趋燕都”,于10月29日进抵天津西南的静海、独流镇,屯驻待援。
  北伐军深入直隶(约今河北),清廷震动,即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防卫北京,并由僧格林沁率军前出,会同钦差大臣胜保围困静海、独流镇。北伐军等待援军迟迟不至,又远离天京,处境日益艰难。1854年2月5日,乃从静海、独流镇突围南走河间束城镇,继走阜城,但仍未能摆脱被围困的处境。
  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才抽调7500人组成援军,由夏官又正丞相曾立昌等率领,于1854年2月北上增援,直入山东,一度攻克临清。旋遭清军围攻,在南退途中溃散覆灭。
  林凤祥、李开芳得知援军北上,乃从阜城突围,进据东光县之连镇。为分敌兵势、迎接援军(尚不知援军已溃散),5月28日,由李开芳率600余骑突围南下,占据山东高唐州城,又为胜保追及围困。1855年3月7日,连镇被清军攻陷,林凤祥被俘。僧格林沁立即移兵高唐。李开芳突围南走茌平县之冯官屯,最后在僧格林沁引水浸灌下出营被俘。太平军北伐,一度威胁北京,但孤军远征,后援不继,终遭全军覆没。(见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西征 1853年6月3日,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奉命率战船千余艘、步军二三万人,由天京溯江而上,开始西征。其战略意图是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和支援天京。
  6月10日西征军占领安庆, 赖汉英率主力进军江西,围攻南昌93日而未下,遂撤围北返。时翼王石达开至安庆主持西征军事,由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大军挥师皖北,于1854年1月14日攻克庐州(今合肥),然后挥师西向,于湖北黄州堵城大败清军,乘胜占领汉口、汉阳,6月26日攻克武昌。另分军二支,北攻鄂北,南进湖南。南路军一度克岳州、湘阴,后在湘潭为清廷侍郎曾国藩新练湘军所败,遂退守岳州,会合北路太平军,抗击湘军。然屡战不利,岳州、武汉相继失守,田家镇(今湖北武穴西北)防线也被突破,湘军兵锋直逼江西九江。为阻遏其攻势,石达开率军驰援,大败湘军水师,取得太平军湖口之战的重大胜利,迫使按察使胡林翼退往武汉,曾国藩退往南昌。太平军乘胜反攻,再克武汉。同年冬,曾国藩自江西遣军援湖北,武昌危急,石达开又率部西上,败湘军于咸宁、崇阳,并乘虚挺进江西,连占8府40余县,困曾国藩于南昌,西征军势达于巅峰。1856年春,石达开奉命率主力回救天京,西征遂告结束。三年征战,虽经挫折,最终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见太平军西征)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