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中国领土台湾的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 台湾,东汉、三国时称夷洲,隋称流求,历来是中国领土。三国时吴国和隋朝都曾派官员到台湾。南宋时台湾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统管,明万历年间改称台湾。长期以来,高山族和汉族民众对开发台湾都作出了贡献。 明天启二年(1622),荷兰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驻印度尼西亚)派军舰到台湾窥察港口。次年荷舰复至,并派兵50人在岛上筑堡,遭当地民众袭击退走。四年,荷军指挥官宋克率舰13艘,侵占台湾西南部。后筑台湾城(荷称热兰遮城,今台南市西安平镇)与赤嵌城(荷称普罗文查城,今台南市)。崇祯十五年(1642),荷军击败侵占鸡笼(今基隆)、淡水等地的西班牙殖民军,又夺占台湾北部。荷兰殖民者在台湾实行军事镇压、政治分治、经济掠夺,并以台湾为基地在沿海劫商掠货,俘获华人为奴。台湾人民不堪殖民统治,以各种形式进行反抗。清顺治九年(1652),台湾人郭怀一领导起义群众1.6万人抗荷,历时15天遭镇压,郭怀一及部众1800余人被荷军杀戮。殖民者的暴行,激起台湾人民的仇恨和反抗。 十四年,郑芝龙旧部、充当荷兰翻译的何廷斌(又名何斌)从台湾到厦门,劝郑成功收复台湾。十六年,何廷斌向郑成功献台湾地图。郑军因忙于休整和抵御清军南下,未定进军台湾之事。十八年正月,郑成功在厦门召开军事会议,决计收复台湾,作为抗清的根本之地。郑军抓紧检修战船,筹措军火军粮;派人前导引港,探测航道,侦察敌情,对外封锁消息。郑成功命部将洪旭、黄廷等辅佐长子郑经留守金门、厦门;将渡海登陆官兵集结在船,严加管束,听令待发。 三月廿三,郑成功乘侵台荷军兵力薄弱(千余人)及其援军受季风影响难以赴台之机,亲率将士2.5万人、战船数百艘为第一批,在何廷斌和熟悉航路的渔民引导下,由金门料罗湾出发,次日至澎湖,遇风待机。三十日夜,郑军由澎湖启航,四月初二晨抵荷军疏于防守的鹿耳门港(今台南市安平港北)外。郑成功乘中午满潮,率师通过道纡水浅的北航道,驶入鹿耳门港,令水兵4000抢占北线尾岛,全歼荷军守兵;自率主力通过大海湾,直插禾寮港,在岛上数千同胞接应下上岸。荷兰殖民总督揆一多次组织反扑。在海上,荷舰四艘攻击北线尾岛外郑军。郑成功遣部将陈广、陈冲等率战船60艘包围荷舰,以炮火击沉荷主舰赫克托号,以火船烧毁荷船格拉斯兰号。在陆上,揆一遣汤马斯·贝德尔上尉率鸟铳兵240人,袭击登上北线尾岛的郑军。郑军将领陈泽以兵800迂回侧后,重创上岛之荷兵。 四月初三,郑成功乘胜扩大战果,集兵1.2万包围赤嵌城,断城内水源,在城周布设火器,对荷军形成军事威慑。遣送俘获的赤嵌守军头目描难实叮之弟夫妇回城劝降。初四,描难实叮因势穷率众出降。郑成功予以厚待,又派描难实叮去荷兰总督及评议会所在地台湾城招降揆一。初六,揆一遣描难实叮见郑成功,许以赔款换郑军撤走,被严词拒绝。次日,郑军主力移师一鲲身,威逼台湾城。揆一凭借坚城利炮和守兵千人,拒绝投降。廿四日,郑成功以台湾城孤,遂改攻城为围困待降;同时分兵收复岛上其他失地。五月,改赤嵌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两县,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又下屯垦令解决军需,严肃军纪,惩办不法官兵,还到高山族同胞居住区察访、慰问。在郑成功优俘政策感召下,荷军中黑人士兵亦倒戈降附助战。郑军未到之鸡笼、淡水等地,台湾同胞自动拿起武器驱逐荷军。 荷兰东印度公司为挽回败局
,派海军统领雅科布·卡宇率舰船12艘、士兵720人增援台湾,于闰七月廿三与揆一合兵攻郑军。双方激战半个时辰,郑军将领陈泽、陈继美等率部击毁荷船2艘,俘荷船艇5只,击杀艇长以下130余人,卡宇败逃,台湾城荷军遂处粮尽援绝的困境。十月初一,揆一再次向巴达维亚求援。荷兰殖民者复命卡宇为司令、康斯丁·诺贝尔为副司令率兵救援,又被郑军击退。 台湾城被围困八个月后,第二批郑军登陆。十二月初六,郑成功下令炮轰台湾城外重要据点乌德勒支堡,发射炮弹2500余发,当晚破城。龟缩台湾城内的荷军残余600余人,由于伤残、饥病,几乎丧失战斗力。荷兰殖民评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愿在优惠条件下交出城堡。十二月十三(1662年2月1日),揆一代表荷方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被荷兰殖民者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回归中国。 郑成功收复中国领土台湾
,得到台湾同胞的支持;在作战指导上,能正确选择战机和打击方向,利用季风、潮汐出敌不意登陆;同时,以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配合,终获全胜。它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范例,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刘伦贤 朱清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