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 西省南部地区反击国民党军1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
蒋介石调集兵力实施“围剿”,红军提出诱敌深 入方针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急于8月下旬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在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10月,蒋介石在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基本取得胜利后,即迅速抽调兵力,组织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红军,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同时指令其江西省政府主席、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实施。
10月20日前后,从湖南省和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方面抽调“围剿”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陆续进入江西省境内,在武汉的第19路军也准备进入江西参战。11月2日,鲁涤平将集中江西境内的7个师又1个旅编为3个纵队。并限于5日前,第1纵队第18师集结于樟树,第24师集结于丰城西北之赣江北岸,新编第13师集结于临川;第2纵队第50师集结于西山万寿宫,独立第14旅集结于靖安;第3纵队第77师集结于上高,新编第5师集结于高安;总预备队第8师集结于南昌。企图一举消灭红一方面军于袁水流域的清江(今临江)至分宜地区。
这时,红一方面军约4万人正在中央苏区西北部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两岸地区活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查明敌情后,同江西省行动委员会就反“围剿”的方针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讨论中,有一种意见主张仍按中共中央和军委8月初的指示,进攻南昌、九江,以迫使国民党军转入防御,放弃其“围剿”。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提出,在红军和苏区尚未巩固、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不宜脱离苏区贸然攻打大城市。面对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应主动退却,将敌诱进苏区内,发现和造成敌之弱点,依靠苏区人民的支援,选择有利于红军作战之战场,集中兵力适时反攻,各个歼敌于运动之中,以粉碎其“围剿”。10月30日,总前委在罗坊会议上通过了这一方针,并决定红军主力东渡赣江,在地形、群众条件较好,便于尔后发展的赣江以东地区作战。据此,中央苏区党、政、军、民迅速行动,进行政治动员,实行坚壁清野,部署游击作战,建立支援红军作战的组织等反“围剿”准备。
军主动退却,国民党军一再扑空  11月5日前后,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毛泽东以红3军留在赣江西岸监视国民党军;率红3军团、红1军团第4、第12军等部,从袁水两岸东渡赣江,向靠近苏区北端的新淦(今新干)、永丰、崇仁、宜黄之间地区转移,并向樟树镇、临川方向进逼。11月上旬,各路国民党军分别进到清江、新淦、黄土街、罗坊、新喻(今新余) 、分宜等地 ,均因红军已先期转移而扑空。鲁涤平得悉红军主力已东渡赣江,深恐红军夺取樟树镇、临川,遂以第3纵队仍在赣江西岸进攻,以第1、第2纵队尾追过赣江,寻求红军主力决战。
红军面对国民党军的并进长追,为保存军力,待机破敌,即以少数兵力配合群众武装迟滞、消耗“围剿”军 ,主力于11月中旬分别由赣江以东新淦 、崇仁、南城、南丰、吉水之间地区和赣江以西路口、油田地区 ,逐次向苏区中部的东固 、龙冈地区转移。18~20日,“围剿”军各纵队分别进至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南城等地,再次扑空,遂转入就地“清剿”,为进攻苏区中心区作准备。12月初,红20军分散在富田、东固、龙冈地区活动,并与当地群众在东固附近山头构筑假工事迷惑敌人;主力则秘密移至宁都县黄陂、小布、洛口地区集中。中旬,又移至平田、砍柴冈、安福圩地区,抓紧整训和筹措给养。
12月上旬 ,蒋介石到南昌亲自组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确定于中旬开始,各路“围剿”军以东固地区为会攻目标,分进合击。并急电催调第19路军由武汉入赣参战;另调驻福建的第56、第49师、暂编第2旅向闽赣边界推进,堵截红军。至此,“围剿”军总兵力增至11个师又2个旅,共10万余人。为了加强指挥,设立了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鲁涤平兼主任;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其部署:第6路军第24师由蛟湖向东韶、洛口、宁都进攻,第8师由黄陂、南丰之线向广昌、宁都、雩都(今于都)进攻,第56师经建宁向石城推进;第49师和暂编第2旅向瑞金、会昌推进;第9路军第18师由永丰分经古县、白沙向东固进攻,第50师由乐安分经招携、藤田向龙冈、东固进攻,新编第5师由吉安经富田向东固进攻;第77师主力守吉安,一部向安福方向“清剿”;第19路军第60、第61师经萍乡分向万安、泰和推进;第12师第34旅仍防守赣州。

下一页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