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1944年 5月,英、美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大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势。1944年6月4日晚上,艾森豪威尔及盟军的高级将领都聚集在餐厅开会。面对风雨交加的天气,他们无精打采地靠在椅子上闲谈,情绪低落。 9时半左右,气象情报官斯泰格上校带着最新的气象报告走进来报告:“天气出现转机”,众将领闻之都拦擞精神,摩拳擦掌。经过简单地交换意见, 9时45分,艾森豪威尔果断地说:“好,让我们干!”当后来有人颂扬艾森豪威尔的英明决策时,他曾诙谐地说,不是他,而是天气预报下达的进攻命令。天气预报对军事活动的重要性从此可以略见一斑。   天气预报是对某地或某区域未来一定时段内天气变化作出的科学预测。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军事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预测天气的愿望和要求由来已久。   起初人们根据肉眼观测到的天象、物象来判断当地天气和气候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把长期观察到的天气现象与天象、物象间的联系,总结成天气谚语,用于预测天气。17世纪以后,温度表和气压表等气象观测仪器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根据单站气压、气温、风、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预报天气的阶段。 19--20世纪50年代,由于大气探测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陆续建立起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探测站网,天气分析和预报的理论也有很大发展,天气预报进入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气象工作者使用高速电子计算机求解大气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制作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按时效长短分为临近预报 (未来 2小时以内 ),甚短期预报 (0小时-12小时 )、短期预报 (1天-3天) ,中期预报 (3天-15天) 和长期预报 (1个月-12个月) 。按地域分为单点预报、区域预报、航线预报和全球范围预报。按服务对象和内容分为公众 (通用) 性预报和专业性预报。例如,诺曼底登陆作战前夕的天气预报主要是军事专业性预报、航空天气预报等。   天气预报通常包括形势预报和要素预报。形势预报是对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消长、移动和强度变化的预测;要素预报是对某地区未来某时段的气温、风、云和天气现象等的预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从气象情报的获取、集中、传递,到各种气象图表的填绘、分析、制作和输出天气预报结果等,人们均应用电子计算机和高速通信技术,从而实现了天气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进一步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