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1865年,美国工业资本主义占优势的北部诸州同发动叛乱的南部蓄奴州之间的战争。又称南北战争。 19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北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
以残酷剥削黑奴和大量消耗土地为基础的南部种植园奴隶制成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日趋尖锐。1860年11月,反对奴隶制扩张的共和党人A.林肯当选总统,南部奴隶主丧失对联邦政府的控制。次年2月,南部7个蓄奴州(后增至11个)退出联邦,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简称“南部同盟”),推选J.戴维斯为“总统”,定都蒙哥马利(后迁至里士满),造成国家分裂局面。4月12日,南部同盟军炮击联邦军守卫的南卡罗来纳州萨姆特堡,挑起内战。在力量对比上,北、南双方相差悬殊:土地面积3∶1,人口2.5∶1,工业生产总值10∶1,铁路总里程3∶1。但北部战争准备不足,内战爆发时陆军只有1.6万人,海军作战舰艇40余艘。为此,林肯于4月15日下令紧急征召服役期仅3个月的志愿兵7.5万人。南部战争准备比较充分,已征集服役期为一年的志愿兵10万人,备有大量武器弹药,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的军官队伍,军事上暂居优势,且战略上为内线作战,并可得到英法等国的支援。这场战争战场东起美国东部沿海,西至密西西比河流域;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为东战区,以西为西战区;华盛顿-里士满地区和田纳西-密西西比河地区为主要战场。战争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861~1862) 联邦政府企图在不触动南部奴隶制的情况下,迅速镇压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由W.斯科特将军制定的“长蛇计划”规定:海军封锁南部沿海,切断南部同盟与欧洲的联系;陆军沿密西西比河南下,占领并控制沿河重镇,将南部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尔后围困和封锁南部主体东南诸州,最终迫使南部屈服。南部同盟执行积极防御、争取外援、伺机出击的战略方针。1861年4月南军攻占萨姆特堡后,迅速占领哈珀斯费里和诺福克海军基地。5月6日,南军将领P.G.T.博雷加德率1.8万人进驻铁路枢纽马纳萨斯,威胁联邦首都华盛顿。24日,I.麦克道尔率联邦军主力3.5万人南下弗吉尼亚迎击。7月21日,两军进行第一次布尔河之战,联邦军战败,向华盛顿溃退。此后,双方进一步加强战备。联邦议会授权总统征召50万志愿兵,使联邦军兵力增至80余万人;南部同盟议会也批准征召40万志愿兵。 1862年初,联邦军在东西两线发动进攻。在西战区,2月6~16日,U.S.格兰特指挥田纳西军团在舰炮火力支援下,先后攻克亨利堡和多纳尔森堡。2~6月间,联邦军先后占领坎伯兰河上的纳什维尔和密西西比河上的哥伦布、十号岛、新奥尔良和孟菲斯及科林斯等要地。至此,肯塔基州全部、田纳西州大部和密西西比河大部地段为联邦军所控制。在东战区,3月,G.B.麦克莱伦将军率波托马克军团10万余人经水路进抵詹姆斯河与约克河之间的半岛东端,随后西进里士满,但进展迟缓,仅约克敦围攻战就耗时一个月,致使南军预有准备。经“七日之战”(6.25~7.1),R.E.李指挥北弗吉尼亚军团挫败联邦军的进攻,麦克莱伦被迫撤退。李乘胜挥师北上,于8月29~30日同J.波普指挥的弗吉尼亚军团进行第二次布尔河之战。联邦军再次受挫,损失1.4万人。李军团随即北渡波托马克河,威逼华盛顿。麦克莱伦率部于9月17日在安蒂特姆与李军团鏖战,击退南军,但未追击,致使李军团安然撤退。12月13日,A.伯恩赛德率波托马克军团12万余人与李军团近8万人在弗雷德里克斯堡交战,联邦军败退,伤亡1.2万余人。 第二阶段(1863~1865) 由于联邦军在战场上不断失利,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林肯政府以革命方式进行战争。1863年1月1日,林肯正式颁布《解放宣言》,宣布解放叛乱州黑人奴隶。这一革命性文件连同1862年5月颁布的《宅地法》,以及后来采取的武装黑人、实行征兵制、惩治反革命分子等一系列措施,调动了广大群众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战争期间黑人参军约
17.9万人),从而使这场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1863年5月1~4日,J.胡克率波托马克军团13.3万人与李军团6.2万人在钱瑟勒斯维尔激战,联邦军伤亡1.7万人,南军损失1.3万人。6月,李军团7.6万人再次北上,攻入宾夕法尼亚州。7月初,G.G.米德率波托马克军团9万人在葛底斯堡之战中击败南军。与此同时,西战区格兰特军团取得维克斯堡之战的胜利。联邦军的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南军从此逐步丧失战略主动权。7月8日,联邦军占领哈得孙港,打通密西西比河,将南部同盟分割成东、西两部分。9月9日,W.S.罗斯克兰斯率坎伯兰军团攻占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查塔努加,取得向南部进攻的前进基地。11月23~25日,格兰特率军击败围攻该城之敌。 1864年3月,
林肯任命格兰特为联邦军总司令,W.T.谢尔曼为西战区司令。在林肯主持下,格兰特与谢尔曼共同制定新的战略计划,决定东西战区协同行动:格兰特亲率波托马克军团,以歼灭李军团为主要目标,相机夺取里士满;谢尔曼由西向东南挺进,深入敌后,向沿海地区进军,对南部同盟东部地区实施中间突破。4月底,格兰特率11.8万人南下,5~6月与李军团6万余人在怀尔德尼斯、斯波契尔瓦尼亚和科尔德港等地交战,损失5万余人,但迅速得到补充。6月15日,联邦军围攻里士满以南的彼得斯堡,与南军相持9个月之久。7月上旬,李派J.A.厄尔利率部2万人奔袭华盛顿,北军P.H.谢里登将军率部阻击。同年8月~次年3月,在谢南多厄河谷之战中,南军厄尔利部被歼。在西战区,谢尔曼率10万大军于1864年5月7日从查塔努加出发,进军佐治亚,目标是歼灭南军J.E.约翰斯顿重兵集团(5.3万人),破坏南部的战争潜力。他采取穿插迂回战术,于9月2日攻占亚特兰大,11月16日率6.2万精兵开始著名的“向海洋进军”。为迷惑敌人,他分兵两路,使约翰斯顿不明其主攻方向,防不胜防。23日,两路兵力在米利奇维尔会合后继续东进,于12月21日在海军配合下攻占沿海重镇萨凡纳。这次无后方作战行动,联邦军长驱300余公里,沿途捣毁南军后勤基地,破坏其交通线,摧毁种植园,沉重打击了奴隶制。1865年1月,谢尔曼挥师北上,配合格兰特对南军实施南北合击。4月2~3日,格兰特率部相继攻占彼得斯堡和里士满。9日,李率残部2.8万人在阿波马托克斯投降。26日,约翰斯顿也率部向谢尔曼投降。历时四年的内战至此结束。战争中,联邦军伤亡63万余人,南军伤亡48万余人。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恢复和巩固了联邦的统一,摧毁了奴隶制,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内部障碍,而且对欧洲革命、各国工人运动和黑人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从军事上看,这次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以骑兵实施远程奔袭和大兵团深入敌后作战;大量使用线膛枪、装甲舰、装甲列车等新式武器装备,开始运用气球进行照相侦察,电报和铁路在通信联络和部队机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疏开队形、野战工事和步兵近迫作业的运用和发展,并提高了陆、海军协同作战能力。(黄安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