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新型飞行教官活跃在"蓝天讲台"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邵文杰  王志佳 发布:2019-03-12 04:04:22

 

春节前夕,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的飞行教官们为全院官兵送上了一份新年礼物:在首届空军飞行院校“育鹰尖兵”比武竞赛中,他们一举夺得某机型组团体冠军,捧回“育鹰杯”。载誉归来,冠军团队马不停蹄来到融媒体中心,将地面授课试题全部录制成微课,供全院飞行教官参考借鉴。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新型飞行教官活跃在“蓝天讲台”

■邵文杰  王志佳

春节前,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组织自由空战对抗训练。打了“胜仗”的飞行教官古建民和李彬走下战机第一时间分享胜利的喜悦。刘 威摄

春节前夕,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的飞行教官们为全院官兵送上了一份新年礼物:在首届空军飞行院校“育鹰尖兵”比武竞赛中,他们一举夺得某机型组团体冠军,捧回“育鹰杯”。

载誉归来,冠军团队马不停蹄来到融媒体中心,将地面授课试题全部录制成微课,供全院飞行教官参考借鉴。

“一花独放不是春。”飞行教官王洪涛说,“早一天将成果分享,大家就早一天受益。”

自2012年组建以来,该院先后列装现役轰炸机、歼击机和新型教练机,教学内容对接部队实战化训练,建设发展上了新台阶。

推动办学水平提升的关键在哪里?教官强,教学兴。只有拥有一流的飞行教官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飞行人才。通过全面提升飞行教官队伍素质,该院一支过硬的新型飞行教官团队活跃在“蓝天讲台”上。

没有谁天生勇敢

董必广有个响亮的绰号——“拼命三郎”。2016年,空军在飞行院校重新组织被称为“死亡陷阱”的失速尾旋训练,首要任务就是选拔“种子”教官。因承训机型从未实施过此项训练,风险之高,不言而喻。

就在众人犹豫不决时,飞行教官董必广站了出来,瞒着怀孕的妻子,递交了申请书。临走那晚,董必广彻夜未眠,温柔地轻抚熟睡妻子隆起的肚子。

第一次尾旋训练,离心力和重力加速度的双重作用引起身体强烈不适,扑面而来的大地令人瞬间大脑一片空白。这一切,没有让董必广心生退却。训练两年多来,他在“死亡陷阱”中进进出出1200余次,成功带教出百余名改装教官。

没有谁天生勇敢。他的勇气从何而来?“是3位师傅的言传身教。”董必广说,“赵庆,身为全国优秀教师的他,扎根教学一线28年,教会了我三尺讲台的坚守;张立红是‘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获得者,他与病魔顽强斗争5年后重返热爱的蓝天,教会了我永不向困难低头;蒋文杰,从学员到教官,他手把手教会我专业技能。”

如今,师徒4人接力传承“立德树人”的感人故事,在该院成为佳话。

“笃信力行、善教能战、博学厚爱、立德树人”的师德师风,如今成为学院教官们的共识。这一共识所形成的正能量“旋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飞行部队一线指战员加入教官的行列。

“让雏鹰从展翅开始就养成战斗的姿态。”为了这个梦想,白志刚放弃了作战部队副团长的职务,来到北国小城,成为一名普通的飞行教官。

在这里,白志刚找到了梦想安放的地方,将自己多年的飞行经验倾囊相授。在他的带领下,该旅飞行教官在一年内全部具备新模式教学资格。

“一个一流教官,首先是政治上过硬的教官!”该院领导介绍说。几年来,该院先后涌现出3名全军优秀教师,数十人荣获空军飞行人员金质奖章,百余人荣立二等功。

“要么主动转变,要么被时代淘汰”

面对新教学模式的首次飞行,拥有近3000小时飞行时间的教官王新建差点“掉链子”。

这是一次挑战飞机性能极限的边界飞行。随着机头上仰,王新建驾驶的飞机机身出现剧烈抖动。

“要失速了!”习惯于四平八稳飞行的王新建急忙操纵飞机驾驶杆。恢复正常飞行状态的那一刻,他长长呼出了一口气,手心里满是汗水。

这个让王新建“心惊胆战”的训练课目,如今已经成为常态化教学内容,是每名飞行教官的“必修课”。

“以前是远离边界,现在是主动掌握;以前是比谁飞得数据准,现在是看谁飞得感觉好;以前怕学员空中出错,现在只要不危及安全就大胆放手……”面对一个个颠覆性变化,王新建产生了强烈的职业技能危机感。

“要么主动转变,要么被时代淘汰!”为获得新型教官的任教资格,王新建主动当起“小学生”。

其实,每位教官都面临同样的挑战。为帮助大家加快教学能力转型,学院从顶层设计入手,研究确定了“四个基地”的办学定位以及“三步走”战略,开展“打造一流英才方阵,争当一流飞行人员”活动,推动教官实现自我重塑。

一次训练归来,学员苏煜对于轰炸落点有疑问。教官胡泽伟不假思索,提笔在白板上列式验证,从原理上解决了苏煜的困惑。

“以前以带技术为主,很少讲理论。”胡泽伟毫不避讳自己的“糗事”,新大纲实施后,对教官理论基础能力要求直线提升。新大纲的首堂理论课,胡泽伟讲着讲着就没了词儿,尴尬地只能捧着材料闷头读,羞得眼皮都不敢抬。

“理论教学已经成为大家争相提高的环节,课前要进行课堂设计,课后评估教学效果。”胡泽伟说。

压力催生动力。时任飞行大队队长的郝轩原本驾驶运输机游刃有余,教学改革后,为使体形符合轰炸机驾驶空间要求,他硬是减重40斤。新年前,郝轩作为教官带领学员驾机往返机动奔袭4000余公里,顺利实施跨区、跨昼夜远程轰炸训练。

教官能力的加强直接带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两年来,学院培养的轰炸机学员毕业半年后全部加入战斗序列;首批新型教练机学员,全部分配到三代机航空兵部队,受到部队好评。

“要想教打仗,自己首先得潜心钻研打仗”

“锁定目标,瞄准攻击!”“明白!”

该院某旅改装新机后首次实弹打靶,飞行教官曹亚兵操纵装载火箭弹的战机飞临目标区域后俯冲而下……

硝烟还在空中弥漫,战报已传来:精准命中靶标,曹亚兵激动地在座舱内挥舞拳头。

这次打靶是该旅在飞行院校范围内率先改装新型教练机,首次实施火箭弹发射和炸弹投放。

“要想教打仗,自己首先得潜心钻研打仗。”曹亚兵深有感触地说。为了打得准,曹亚兵连续数周铆在一线,每天在飞机座舱、装弹现场、理论课堂“三点一线”间穿梭。他熟记相关性能数据,使用手册上他用彩笔写满了注解和心得。战友们开玩笑说,他就连说话都带着“火药味儿”。

飞行教官贾玉呈,毕业留教后10余年间一直飞教练机。由于从未飞过战斗机,上课时他讲实战化课目心里底气不足。去年,贾玉呈第一次驾驶现役战斗机体验战斗特技飞行。横滚、倒转、S形急转……贾玉呈紧紧握住驾驶杆,眼中满是兴奋。“过瘾!”几个架次下来,贾玉呈找到了战场上对抗的感觉。

为了让教官“能战”,该院不断主动“求战”“谋战”。着眼使命任务,他们先后自主组织教官空战对抗、体验战斗机飞行、多机种空中协同、跨区远程轰炸等实战训练。

飞行教官王玉龙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进行空战对抗时,他咬牙将战机飞到极限,巨大的载荷把他紧紧压在座椅上。由于长时间体力透支,驾机返回,王玉龙打开座舱盖时,已无法马上起身站立。

如今,空战对抗已成为王玉龙和战友们的家常便饭。

“1号机发现目标!”“收到!”王玉龙这次空战的对手,是同为教官的廖晗。

飞行机动中,王玉龙迅速占据有利位置,寻找锁定廖晗的战机。电光石火间,廖晗一个防御急转,成功实施躲避。此时,由于载荷过大,廖晗眼睛瞬间出现灰视……王玉龙抓住时机,再次准确锁定廖晗,将其成功“击落”。

一次次近似实战的对抗,锤炼了他们过硬的空战本领。新春伊始,作为为数不多同时担负教学和战备双重任务的院校,该院飞行教官驾驶战机挂弹起飞,顺利完成空中警巡任务,以战斗姿态拉开新学期的开训大幕。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