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国防和军事理论教育、军事技能培训、意志品质磨炼及作风纪律养成等任务。为确保大学生军训工作的长远效果,我们认为,除了要解决好军训时间、内容、方法等问题外,还应抓好以下“三个转变”:
由注重学习军事理论向结合专业学习军事技能转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内容丰富,但由于课时有限,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学习也只是浅尝辄止,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建议,一是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要适度加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内容。即增加讲授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和训练原则等,打牢大学生“我是国防后备军”的意识。二是结合专业学习军事技能。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增设本专业在军事上的运用课程。如通讯专业增设战时通讯保障,医学专业增设战场救护,交通专业增设战时交通运输保障等。这样既可以在高校培养储备部队所需的后备人才,又能满足大学生服预备役的任职需要,形成普遍军训与重点培养军事人才相结合的军训模式。
由单一设置军训课程向形成课程系列转变。目前,不少高校大学生军训已经按照必修课来设置,但并不是按照课程体系来建设,亦不是按照重点课程来建设。事实上,军训这门课程,就其重要性而言,理应属于重点课程。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军训主管部门,把大学生军训列入普通高校重点课程系列来建设。同时,应依托高校信息化教学设施和条件,采取建立军事理论教学网站等方式,使军事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比如,理工学科教学,可结合课程介绍现代兵器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飞机、导弹、潜艇等先进武器的基本原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可适当介绍一些生化武器的性能特点及防护知识等,以此不断激发大学生认识和研究国防科技的兴趣,培养出更多具有相应军事技能和强烈国防观念的青年学生。(据《中国国防报》 文蓝伟华 谭永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