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梦,从征集高素质兵员起步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贝骁  时间:2013-01-04

山西省数千新兵整装待发的情景。    陈富  摄

    核心提示

    习近平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强国要强军,强军要强兵,强兵先要征好兵。古往今来,概莫能外。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加速推进,尤其是在我军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今天,兵员素质更是强军梦不可缺少的一大支柱。由此,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新路子、新模式,拿出了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新举措、新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让一度降温的参军热回到正常的运行轨道上来。

    兵员征集,从“热”“冷”转换到理性升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干部队伍建设有两个对比鲜明的30年:改革开放前,我军90%以上的干部没有大学文凭,并且这个比例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没有太大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军干部队伍建设历经30多年的不懈努力,拥有大学文凭者的比例逐年增多,近几年来攀升到了近100%的高度,画出了一条持续上扬、强劲上升的线条。

    与此不同,我军士兵队伍的素质则呈现出平行、某些阶段甚至出现下行的发展曲线。兵员素质没有跟上时代前行的步伐,其直接原因是“征兵热”的降温。那么,持续数十年的“征兵热”为什么会降温?从总部机关到各地兵役部门,大家站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查找和思考:

    ——高等院校敞开大门吸引优秀青年。改革开放前,奔赴军营成为大批优秀青年走出校门后的首选之路;全国恢复高考后,高中毕业的青年学生首选上大学。上世纪80年代,虽说征兵走出了“狂热”的历史时期,但是由于高考录取率低,“征兵热”仍然保持较高的温度;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征兵热”出现较大幅度降温,但是由于适龄青年基数大,征兵仍然没有构成难题。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院校扩大招生,高考录取比例从20%、30%、40%攀升至60%、70%、80%,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甚至高达90%多,从而使征兵热度呈现出陡坡性下滑的趋势。

    ——“中国制造”给大批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多年以两位数增长,各地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吸纳了大批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引发了全国人口大流动。据2010年的统计,超过80%的农村适龄青年在外务工,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达2.3亿人。每年征兵工作展开后,虽说各地兵役机关想方设法通知在外务工适龄青年回乡应征,但是因为多种原因,许多适龄青年难以按时回乡参加征兵体检和政审。

    ——较低的人口出生率缩小了适龄青年基数。据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我国10至19岁的青少年总数为2.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2010年,我国10至19岁的青少年总数为1.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3%。也就是说,前后10年时间,每100个人中减少了5个青少年。

    ——安置政策难以完全落实影响了部分适龄青年的应征积极性。随着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缩编定岗和国有企业的改制,各地政府拿不出足够的岗位来指令性安置每年一批的退役士兵。于是,抱着当两年兵回来捧个“铁饭碗”想法的部分适龄青年,放弃了应征入伍的念头。

    在多种因素的促使下,2006至2009年,全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征兵难”现象。然而,步入21世纪,我军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快了武器装备更新步伐,许多部队告别了“一支枪武装一个兵,一门炮装备一个班”的时代,一些军兵种部队步入了一个战斗单元的士兵平均装备经费高达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的历史新阶段。这一变化牵动了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过去,战斗力生成是集合式的,单兵就是单兵,聚集成千上万个单兵的力量构成一支部队的战斗力,一般情况下少了一两个士兵对部队整体战斗力影响不大。如今,战斗力生成是环路式的,一个士兵就是一支部队战斗力链条中的一环,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战斗力链条的作用发挥。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使大步走向机械化信息化的我军对士兵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筑信息化条件下钢铁长城,首先得要有优质钢坯。

    改革创新,各推新政奏出多彩乐章

    时代对士兵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就是对征兵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困难、高标准完成征兵任务?又如何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征集更多的高素质兵员?面对双重难题,承受着来自双向的压力。各地党委、政府和兵役机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另辟新路、积极探寻征兵工作新模式,着力使优秀青年应征热情回归到理想的温度。

    北京模式——

    兵员征集主体调整为大学生

    2006年至2010年,北京市各级领导每年第三季度喜笑颜开——全市高考录取率为86%以上,中心城区高考升学率达到95%以上;每年第四季度则皱起眉头——征兵工作展开后,到哪儿去动员足够数量的高素质适龄青年参加应征。为此,北京市军地有关部门联合组成一个调研组,就破解征兵难题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在广泛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呈报《征兵工作有关情况及建议》,提出了一个解题方案:把兵员征集主体调整为大学生。

    首都高校有100万大学生,并且,北京市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征集大学生入伍的试点工作,历年来均有一些大学生应征入伍,数量呈上升趋势,到了2010年,从大学生中征集的兵员已经达到33%,其中不乏是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的大学生。2011年8月19日,北京市召开征兵政策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北京市六部门联合制定的《加强退役大学生士兵就业工作的意见》,推出一系列征兵新举措:

    ——从退役大学生士兵中定向考录公务员,考录数量为符合条件的当年退役大学生士兵总数的10%。

    ——从退役大学生士兵中定向招聘事业单位职员、国有企业员工,招聘数量各为符合条件的当年退役大学生士兵总数的15%。

    ——从北京市入伍的非京籍退役大学生士兵被本市用人单位接收后,可办理进京落户手续。

    以“定向考录退役大学生士兵为公务员,非京籍大学生士兵退役后落户”为主要内容的这一征兵新政策,有效激发了首都高校大学生的应征热情,使北京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征兵任务。被新闻媒体称为“北京征兵新政”的一系列举措出台不久,就被天津、上海等大都市借鉴,随后,一些省会城市也跟进推广。但是,这一大城市特色鲜明的“征兵新政”只适用于高校众多的大都市,而不适合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因为,这一“征兵新征”需要众多高校的支撑,需要成千上万大学生的支持。

    山东模式——

    从青年干部队伍中征集兵员

    2012年度征兵工作展开后,兵员大省山东在积极动员普通适龄青年和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同时,多个地市探索从青年干部队伍中征集兵员的办法。淄博市军地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从公务员中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应征入伍的通知》,明确选拔对象的条件和优惠政策,并规定:凡应征入伍公务员,符合职务晋升条件的,在办理入伍手续的同时办理职务晋升手续;对服满义务兵役期后符合职务晋升条件者,依照干部任免有关规定优先提拔使用。服义务兵役期间,保留公务员身份及编制,除享受现役军人政治待遇和士兵津贴外,同时享受入伍前国家公务员政治待遇和工资待遇。服兵役时间计入工龄和基层工作经历。赴藏服兵役的公务员,生活补贴、高原补贴参照援藏干部标准执行。

    2012年11月上旬,济宁市军地有关部门也推出了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应征入伍的措施。该市要求所属12县(市、区)都要选拔一定数量的青年干部到部队当兵锻炼,并且规定,选拔对象除了要符合兵员征集条件外,还需要所在单位推荐和县级组织部、人社局的考察鉴定。

    虽说要求严格,但是,济宁市选拔优秀青年干部应征入伍的措施出台一周时间,就吸引了高新区投资促进局陈宪宇和市中区教育局姜键等58名青年干部应征。

    与此同时,山东省还有的地市推出了选送大学生村官当兵锻炼的办法。应征入伍者中,有的是刚考取村官的大学生,有的是已在农村干了一年多的青年村官。服满义务兵役期退伍回乡后,他们将优先录用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

    山东省从青年干部队伍中征集高素质兵员的做法,虽说数量不大、比例不高,但是这一做法既能够锻炼青年干部,又能够优化兵员结构、提高兵员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青年干部当兵能够带动广大社会青年积极应征。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美中不足的是,作为兵员来说,青年干部的年龄大多数人都到了兵员征集的上限,并且,扎根军营、长期服役的人数不会太多。

    河南模式——

    城乡青年服兵役同义务同待遇

    河南省济源市200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后,城镇化率达到52%,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达78.96%,经济建设迅猛发展。2007年,济源市取消了城乡居民的户口之分,剔除依附在户籍上的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医疗保险、义务教育等7项福利差异,但是,士兵优抚安置政策仍囿于传统的城乡二元模式,没有跟着跳出来,出现了城乡青年同样当兵尽义务,优抚安置待遇却不同的现象:城市兵退役后安置就业,自谋职业者有近5万元安置补助,而农村兵只有4000元优抚金。

    2011年10月,新的《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颁布后,济源市军地联合制定了《关于城乡士兵同义务同待遇的意见》,取消了“农村义务兵”和“城镇义务兵”的性质划分,所有义务兵均享受同额优待金和自谋职业补助金。退役安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考干部时城乡退役士兵享受同样优先录用的政策;如果自谋职业,城乡退役士兵享受同等扶持政策、免费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这份文件下发后,有效激发了适龄青年的应征热情,征兵工作很快就出现了拐点:报名应征人数由原来的600人激增至2200人。

    鉴于济源市的成功探索,河南省军地先在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市推广城乡义务兵“同尽义务、同享待遇”的经验,并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逐步在全省推广的计划。

    201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在社会公平、利益均衡呼声日益高涨的新形势下,优抚政策的“双重标准”导致了征兵工作的“城乡温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适龄青年的参军积极性。依法服兵役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既是义务,理应义利统一、待遇平等。就此,新修订的《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已经作出了相关规定,在政策法规指导上迈出了可喜一步。可以说,兵员征集城乡“同义务、同待遇”的做法顺应时代潮流,长远来看是一条必由之路。

    另辟蹊径,技能培训带动征兵回暖

    2006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在深入基层调研时发现,一些退役士兵返乡后因缺乏技能难以实现就业,他向军地有关部门提出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设想,由财政出资对全省退役士兵进行免费免试技能培训,选择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承训,努力把最可爱的人培养成最有用的人。

    随后,广东省军地联合制定了《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方案》。文件规定,从2006年冬季开始,凡服役期满正常退出现役、符合广东省安置政策、能参加正常培训的城乡退役士兵,全员可以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者自愿报名、自主选择专业,学制为一至两年。2007年3月,广东省3.1万余名退役士兵走进各类技校职校,接受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其规模之广、人数之多、力度之大,创当时全国之最。

    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问题,然而,这一被誉为“利国利军利民”之举的成效却不仅仅于此,让广东各地党委、政府和兵役机关喜出望外的是: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带动了征兵回暖。广东各地人武系统的许多领导都说:“前几年征兵,我们要经过两到三轮宣传发动,才能凑够报名人数;退役士兵免费培训实施后,大批适龄青年踊跃应征,我们不再为征兵发愁了!”据广东省征兵办统计,实行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后的前3年,全省适龄青年报名应征的人数每年递增近20%。

    广东的这一成功经验很快就被辽宁、云南、山东、海南、新疆、河南、山西、黑龙江等省区市借鉴。目前,组织退役士兵进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基本上已成为全国各地的通行做法。2011年颁发的《兵役法》依据各地探索的经验作出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免费参加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推荐就业。

    过去,习惯于在兵员征集的“入口”下功夫;如今,重视在兵员退役的“出口”处使实劲。这是广东模式给人的启示。

    深入思考,

    征兵合上时代节拍

    一个国家的优秀青年涌向哪里,哪里必将创造辉煌。

    军队是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军人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性要求大批优秀青年加入其中。然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征兵工作,确保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对兵员素质的要求?这是一个时代考题。近年来,各地各级多次组织征兵工作研讨活动,关注这一事关国家安全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兵役机关的工作人员纷纷建言献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快推进兵员征集主体的调整,加大征集大学生入伍的力度,最终基本实现兵员主体为大学生。我国拥有2000多万在校大学生,全国普通高校每年录取600多万新生,送出600多万应届毕业生,是每年新兵征集总数的10多倍,征集大学生入伍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可挖掘的潜力。实践证明,从这个群体中征集兵员,有利于改善兵员整体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同时,也有利于青年大学生的锻炼成长,有利于缓解社会安置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有利于青年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2008年6月,总参、总政联合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颁发了《关于做好征集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转变征兵工作思路,把征集对象主体从农村青年、城镇待业青年调整为全日制各级各类院校学生,采取有力措施,向教育要人才,到院校选兵员,依托国民教育为军队输送优质兵员。去年新修订的《兵役法》则取消了在校大学生可以缓征的规定,并将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放宽至24周岁,为加大征集大学生入伍力度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全国各地均展开了调整兵员征集主体的工作,着力从高校大学生中征集高素质兵员,但是,存在着调整的幅度不够大、大学生占兵员征集总数的比例不够高等问题。以2012年冬季征兵为例,全国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几个大都市征集大学生入伍人数占征兵总数的50%以上,多数省区市只有20%、30%,个别地方则更低。因此,各地仍要在调整兵员征集主体、加大高素质兵员征集力度上狠下功夫,征集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

    第二,调整兵员征集时间,由冬季征兵改为秋季征兵。现行的兵员征集时间与高校大学生毕业时间相差5个月之久,这使得军队征集兵员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的人才争夺不在同一个时间平台上,处于明显的滞后和被动位置。据教育部门提供的调研情况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来说比较高,2011年北京户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6%;征兵工作展开时,多数毕业生已经找到了工作岗位,使征兵动员的效果不够理想。有的专家和兵役机关工作人员建议,将现行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为秋季,使兵员征集时间与各级各类院校学生的毕业时间衔接起来,使征兵工作与国民教育体制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征集更多的高素质青年,提升兵员质量。

    第三,调整兵员征集任务的分配方法,均衡国防义务。以往,主要是按照各地户籍人口数量来分配征兵任务,近几年来,根据征集对象主体的调整变化,各级各地对征兵任务的分配方法进行了一定幅度的调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在乡适龄青年的人数越来越少,城市适龄青年的人数越来越多,并且,全国各地的农业县自从取消农业税后财政来源大幅减少,落实优抚政策、做好优抚工作的难度加大。因此,许多兵役机关工作人员建议:综合考虑各地适龄青年数量、教育水平、经济实力、公民素质等情况,进一步减少农村兵员征集数量,加大高校集中城市兵员征集人数,从而既提升征集兵员的质量,又尽可能地均衡国防义务。

    我们处在努力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时代,伟大时代的鲜明特点就是改革创新。征兵工作事关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牵涉社会各个层面和各条战线,要求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紧密合作,加强征兵工作的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和法规建设,进一步推进兵员征集改革,为加快实现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