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培育当代大学生国防精神


来源:中国国防报  时间:2013-06-26

  这是一片奉献的热土——沂蒙老区,这是一所红色的院校——前身是1941年由中共滨海区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创建的滨海建国学院。临沂大学,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根植临沂这方红色沃土,传承红色文化,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国防意识的加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在沂蒙精神的激荡下,一代代大学生从这里走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强国梦而奋斗。兵源征集主体调整后,这里先后有645名学生充满激情地携笔从戎,入伍人数在山东高校中名列前茅。初夏,记者走进临沂大学,感受这片红色沃土上的临大人的绿色国防情。

  ■国防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

  创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走进临沂大学,浓郁的红色氛围扑面而来。

  校园里,“红嫂纪念馆”“沂蒙园”、抗战支前雕塑群等校园景观别具一格;学校“红色馆”,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的办学历史与育人成果正在整体展示;学校网站,红色是基本色调,巍巍沂蒙山是背景,还有专门的“弘扬沂蒙精神”专题网页……

  临沂大学把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作为自身使命,创造性的实施“红色育人工程”,把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进课程、进课题、进活动、进网络的“五进”活动,创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新生入学,首先是为期两周的军训。军训中,穿插举办参观红色旧址、观看红色影片、学唱红色歌曲等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锻炼学生“爱党爱军”的朴素情感、过硬的身体素质、严格的纪律规范和崇高的精神品格。

  第一学年里,学生们还要参加“下基地”实践教学活动。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撰写调研报告。

  学校还编著了《沂蒙简史》《沂蒙革命斗争史》《沂蒙红色文化概论》等特色教材,开设了一系列校本课程……

  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教育部肯定和推广了他们的做法;“红色馆”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红色育人的探索实践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被列为典型交流材料。

  ■国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

  打造军事课程教学平台

  把军事课程列入课程建设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是临沂大学强化国防教育的又一举措。

  在临沂大学,军事理论教研室是重点建设科室。军事理论是新生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占36个学时。25名专职军事理论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71%,具有中级以上职称19人。学校还成立了孙子兵法学院,专门聘请了李殿仁、谢国良、姚有志等多位军地知名军事专家定期前来开办军事专题讲座和讨论。孙子兵法学院现有军事类图书馆藏近万册,并设有电子阅览室和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为军事课教学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资料。

  学习不只在课堂上。2011年10月,临沂大学第一届红色运动会召开,比赛项目设置均取材于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艰苦长征路、红军过草地、鸡毛信、六姐妹保军需、女子火线桥、攻上孟良崮、战地通讯兵等12个竞赛项目,让人们仿佛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学生们身着八路军服装参赛,近距离触摸和感悟以沂蒙精神为主体的红色文化,在灵魂和思想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这一创造性地将体育与国防教育、现代体育运动与传统文化元素、体育运动项目与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的形式得到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肯定和推广。2012年5月,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传统运动会在该校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42所高校代表队439名运动员和17所高校观摩团参加了运动会,数以万计的学子在沂蒙精神教育中受到了深刻洗礼,沂蒙精神也成为临沂大学学子的“品牌烙印”。

  ■国防教育与传统教育结合——

  拓展创新实践有效途径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第四大功能,高校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临沂大学结合沂蒙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内涵,提高了学生国防意识,增强了国防观念。

  临沂大学利用文化育人平台与载体,不断拓展国防教育途径。在校外,他们依托临沂市“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红色文化聚集区和省党性教育基地,建起临沂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校内,着力打造红色馆、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红色资料收藏中心;创作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畅想》、大型红色舞剧《沂蒙印象》、大型情景剧《沂蒙情深》;开通校内红色育人电视频道和数字广播,在学报、校报开辟红色育人专栏……同时,积极营造富有特色的文化育人氛围,学校把观看《红日》《英雄孟良崮》《沂蒙》《沂蒙六姐妹》等革命题材优秀影片,作为学生党团课的重要内容和学生社团主题活动的“保留项目”。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心灵洗礼,砥砺思想品格,增强国防观念。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国防教育,临沂大学收获了累累硕果。青年学生在沂蒙精神教育中受到了洗礼,养成了爱党爱军、诚实守信、艰苦朴素、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良品格。用人单位对临沂大学毕业生鲜明的沂蒙精神特质给予高度评价,学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刘秀祥、孙莎莎均荣获“中华新二十四孝”提名奖和第二批“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校生吴若飞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目前,临沂大学正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努力把老区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出更多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让国防精神融入青年学子血脉

  ■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丁凤云

  一所大学,首先必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作为担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世纪工程的中坚和储备人才,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这是国家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时代呼唤英才,希望在于青年。加强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能更好地促进其综合素质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熟悉战争谋略,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全面地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它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良好品质;它有利于大学生良好的作风养成,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遵纪守法观念以及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高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大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国防精神,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