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自然资源日趋减少的今天,一国经济发展还无法完全摆脱对其依赖时,自然资源就更显其重要,其中,石油资源所扮演的就是这样一种角色。
11月15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咨公司的有关专家,就中国能源战略中石油所处的地位进行了分析。
据专家介绍,中国炼油工业经过50年的发展,整体上已步入世界炼油大国行列。据统计,2001年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亚太、北美、欧洲和前苏联地区。世界原油加工能力排列前4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俄罗斯、日本,其加工量小计11.7亿吨,占全球总加工量的33.8%,每个国家均超过了两亿吨,占6%以上。
世界原油消费及流向
2001年,世界原油消费量为35.106亿吨,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原油消费量较多的6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中国、德国、俄罗斯、韩国,其消费量小计17.317亿吨,占全球总量的49.4%,且每个国家的原油消费量均超过了1亿吨,占2.9%以上,。
2001年世界原油贸易量达到21.877亿吨。中东原油主要出口至亚太其他地区(不含日本和中国)、日本、西欧、美国、中国和非洲,前苏联原油主要出口至西欧,西非原油主要出口至美国、亚太其他地区(不含日本和中国)、西欧和中国,中南美原油主要出口至美国,亚太地区原油主要出口至日本、中国和澳大利亚,北非原油主要出口至西欧。
2001年世界原油进、出口量均为16.84亿吨。世界原油进口量最大的地区分别为亚太、北美和西欧,其中,亚太为6.310亿吨,占37.5%;北美为5.024亿吨,占29.8%;西欧为4.646亿吨,占27.6%。
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其中,美国为4.554亿吨,占27.0%;日本为2.12亿吨,占12.6%;中国为0.603亿吨,占3.6%。目前中国主要自中东、亚太和西非地区进口原油。
而世界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分别为中东、北美、前苏联、西非和中南美,其中,中东为8.387亿吨,占49.8%;北美为1.586亿吨,占9.4%;前苏联为1.595亿吨,占9.5%;西非为1.547亿吨,占9.2%;中南美为1.052亿吨,占6.2%;其出口量均在1亿吨以上。
未来世界原油供需及预测
据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估算,世界未探明资源量约为670亿吨,其中,中东、北美、前苏联三个地区拥有65%。按未探明石油资源量排列,全球七大石油产区的位次为中东、前苏联、北美、亚太、南美、非洲和欧洲。其中,中东地区为160.8亿吨,占世界的24.9%;前苏联地区为137.0亿吨,占21.2%;北美地区为123.7亿吨,占19.2%;亚太地区为72.9亿吨,占11.3%。
据国内外多家能源咨询机构预测,2005年、2010年全世界原油产量将分别达到40.3亿吨、44.2亿吨,而同期原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40.83亿吨、44.74亿吨,供需基本平衡。
根据目前世界原油资源以及原油供需情况分析,预计未来10年间世界原油流向仍将保持目前的态势,即世界原油进口量最大的地区分别为亚太、北美和西欧,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和中国。
世界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分别为中东、北美、西非、前苏联、中南美和北非。考虑到原油资源拥有量以及地域等因素,除现有亚太地区以外,未来可能增加供应我国原油资源的地区将为中东、前苏联和西非等3个主要地区。
专家称,目前,由于中国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对原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未来随着进口原油数量的增加和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进口石油资源的安全性亟待解决。
此外,国产原油配置尚未完全打破计划体制下计划分配形成的格局,难以按市场经济原则配置资源,集中反映在炼油厂布局、加工量配置和发挥原油品质特性等方面的不均衡和不协调,直接影响了配置效益。
优化原油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石油、石化集团缺乏原油资源总体优化配置的共同目标,而追求各自集团利益,使原油资源配置难以有效调控和发挥优化配置的最佳效益。 (中国经济时报 文/李希琼 徐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