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




  1905.5.26 ~ 1974.1.7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军事家 。原名王宏信。生于湖北麻城乘马岗区项家冲。当过私塾教师、小学校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麻城县委委员 、县防务委员会委员 、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部长。1927年6月指挥麻城县农民自卫军百余人在6000农民配合下,于破寨岗抗击地主武装万余人的进攻,激战3昼夜,追击40里,毙俘敌3000余人。9月领导麻城暴动。11月率麻城农民自卫军配合黄麻起义后,编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任第2路分队长。1928年任由鄂东军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7军2队党代表,参加木兰山游击斗争,参与开辟柴山保根据地。同年7月工农革命军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他任第1大队党代表。1929年6月起率部参加了鄂豫边三次反“会剿”作战。1930年5月任红1军第1师1团团长,指挥所部参加杨家寨、阳平口、花园镇等战斗,三战三捷。12月起在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参加了金家寨、麻埠、独山、东西香火岭等战斗。1931年1月任红4军10师30团团长。2月率部主攻豫南重镇新集(今新县县城)时采用“坑道爆破法”攻城成功。3月在全歼国民党军第34师的双桥镇战斗中,率部担任正面突击,近战歼敌。5月起先后任红4军13师副师长兼37团团长、第11师师长。11月在黄安战役中,率部与敌展开肉搏战,击溃敌援兵3个旅,保证了兄弟部队攻克黄安城。1932年1月在商潢战役中,指挥所部迂回包围敌指挥部,对取得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6月任红25军73师师长。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时,率部担任后卫,奋战新集、土桥铺,迭挫围追堵截之敌。11月率34团、219团在漫川关恶战,为主力部队突围打开了通道。而后翻秦岭,战王曲,过汉水。12月指挥先遣团越过大巴山,进入川北通江、南江、巴中地区,参与创建川陕苏区。1933年在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中,执行收紧阵地,待机歼敌的作战方针,指挥所部在空山坝顽强防守,大量歼敌,对取得反“围攻”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同年7月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11月起,参与指挥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作战,任西线前敌指挥。指挥12个团抗击敌第1、2、3、4路各军的轮番进攻,拖住敌军60余个团。8月28日起与总指挥徐向前一起,指挥全军发起反攻,并亲率9军一部追击逃敌,彻底粉碎了“六路围攻”,巩固发展了川陕苏区。1935年3月,参与指挥强渡嘉陵江战役,并率部攻占剑门关。5月参加长征,为保障红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与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指挥土门战役。9月专任红31军军长,南下川康边地区,参与指挥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与红2、6军团在甘孜会师后第2次北上。10月下旬奉中央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11月他任西路军副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兼第9军军长。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率700余人的支队转入祁连山打游击,苦战3个月部队损失殆尽,后孤身一人历尽危难,辗转到延安,先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晋冀豫军区(后为晋冀豫边游击司令部)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太行军区副司令员。积极组织地方武装和民兵,扩充并配合主力部队,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秋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2月,率豫西第3、4支队到豫西,组建河南军区,任司令员,率部参加对日伪军的反攻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率部南下桐柏山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1946年6月中原突围战役中,指挥第1纵队主力和第15旅组成的左路军,由广水越过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西进,进入武当山区,创建鄂西北游击根据地,任中共鄂西北区委书记、鄂西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7年7月配合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作战。11月任鄂豫军区司令员,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重建鄂豫边解放区,做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指挥部队清剿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任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致力于改善部队武器装备,加强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同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9年11月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是中共第八、第九、第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见王树声的军事思想)(徐深吉 张光本)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