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邓小平 2 3 4>>
1904.8.22~1997. 2.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军事家。原名邓希贤,曾用名邓斌。生于四川广安协兴乡牌坊村。1919年9月考入重庆赴法勤工俭学预备班,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领导成员。1925年担任里昂区中共特派员,领导里昂地区党团工作和华工运动。1926年初赴苏联入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底奉命回国。1927年3月被派到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做政治工作,任西安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并任该校中共组织书记。同年6月,调中共中央机关任秘书,8月参加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1927年底至1929年夏,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29年6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赴南宁,领导广西党的工作,发展革命力量,准备武装起义。10月底任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书记,12月同张云逸、韦拔群、雷经天等发动百色起义,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任红7军政治委员、前敌委员会书记。1930年2月同李明瑞、俞作豫等发动龙州起义,建立红8军(后并入红7军)和左江苏维埃政府,兼任红8军政治委员。之后,同李明瑞等在右江地区广泛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各级革命政权,使红军发展到7000余人,红色区域扩及20多个县,拥有100多万人口,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0月中共中央代表到达广西,推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指令红7军离开根据地去攻打柳州、桂林等大城市。他认为以弱小红军攻打大城市无把握,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未被采纳。11月红7军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进入白区,作战中连连受挫,伤亡很大。在危难之际,他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作出放弃攻打大城市,向中央苏区红军会合的决策。遂与李明瑞、张云逸等率部转向江西。1931年2月红7军占领江西崇义县城后,按前委决定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在上海写了《七军工作报告》,详细叙述红7军情况,总结起义前后的经验教训。8月被派往中央苏区,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33年因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城市中心论”,反对军事冒险主义的“进攻路线”和“左”的土地分配政策等,而被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撤销职务。后调红军总政治部任秘书长,不久又调到总政治部宣传部负责主编《红星》报。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年底再次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5年1月参加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任红1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到达陕北后,随军参加东征战役,后任红1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他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第129师政治委员,同师长刘伯承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率部深入太行山区,分兵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政权,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同年2~4月,先后与刘伯承组织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并率部参加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作战,于武乡县长乐村地区歼灭日军2200余人,对取得反围攻作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同年7月赴冀南,指导抗日武装的整顿、扩编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发动群众挖沟破路,改造地形,推进平原游击战,建立、巩固和发展冀南抗日根据地。之后又相继建立了太岳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1939年12月~1940年3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同刘伯承坚持既团结又斗争的方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多次与制造磨擦的国民党军将领谈判,晓以大义,争取共同对敌。与此同时,对顽固派发动的军事进犯,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先后给予进犯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的阎锡山部和朱怀冰部以歼灭性打击,初步改善了太行、太岳根据地的斗争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