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力量发展的七大趋势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从各自的国情出发,不断加大后备力量的建设力度。从外军后备力量的发展情况看,总体上呈现出以下七大发展趋势。

    坚持“总体部队”建设方针

    外军历来重视武装力量的总体建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各主要国家都把现役与后备役作为总体力量建设中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美国国会在海湾战争后,通过了常备军裁减的提案,同时多次否决了后备役部队裁减的提案,还提出了增大后备役部队在“总体部队”中比重的要求。目前,美军陆军总体力量中,有50%的战斗部队和80%的后勤支援部队是由后备役部队组成的,其中驻本土的许多陆军师平时都只编2个建制旅,只有得到1个国民警卫队旅的补充后才能整体投入战斗。

     扩大职能任务范围

    主要表现在后备役部队承担了很多原来仅由现役部队承担的任务,有些甚至专门由后备役部队来担任。如美陆军战斗力与保障能力的一半以上目前是由后备役提供的;海军则准备将更多的驱逐舰、护卫舰移交给后备队;空军后备役部队除继续担任本土防空、空中侦察与巡逻外,还将担负战术空运、战略空运和空中加油等任务,后备役部队的作战飞行联队占空军同类联队的1/3。法国目前正准备调整后备役使用原则,计划对现行的《总动员法》、《国民义务法》等主要法规作较大的修改,军队在“危险时期”,甚至在和平时期也可根据需要征召后备役人员担负临时性任务、参加人道主义行动和抢险救灾等任务。

    缩小总体力量规模

    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的总规模和现役兵力多依据“适度”、“够用”的原则进行了一定的压缩。与此相对应,后备役部队的数量也有了一定的调整,其规模走向缩小。如法国后备役部队的规模将按照“2000年后备役”方案的总体规划,将总人数减少90%,即由过去的450万减小到50万人左右,同时,准备重新修订现行的兵役法,将后备役最高年限由现在的50岁降至35岁(少数高级军官除外)。

    落实同步发展战略

    近年来,世界各主要国家为保证后备役部队的战斗能力,多采取了与现役部队同步发展的方针。

     组织编制上,首先按现役部队编制要求来编组各类部队,以使其能更好地与现役部队一起进行作战编组,实施诸军兵种合同作战与联合作战。其次,按规定配备必需的固定人员,以便更好、更快地动员。如美军的后备役部队的常设人员目前编到营、连一级。第三,采取现役与后备役部队混合编组结构。如美军现役陆军师都由3个现役旅和1个后备旅组成。

    在武器装备上,目前不少国家军队虽仍采取先现役后预备役换装做法,但在这一问题上已逐渐转向“先打仗的先准备”,“先展开的先补充”,担任应急作战的后备役部队,可以得到优先装备。现在,美军后备役的一些地面部队已装备有M-1式坦克、M2和M3式步兵战斗车、UH-60直升机、AH-64武装直升机;后备役防空部队有F-15、F-16、F-18等新型战斗机;海军后备队有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舰和运输舰等。

    在教育训练上,为保持与现役部队同等的战斗力,世界主要国家多采用与现役部队相同的训练标准,以使其更好地掌握各种军事技术,熟练地使用武器装备,掌握新的作战原则,能在更高的水平上与现役部队进行协同作战。

     突出力量建设重点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主要力量放在一类后备役建设上。比如,联邦德国准备把一类后备役由现在的77万人增加到86万人。法、英等国的一类后备役也在增加;加拿大、日本、印度等也都准备把一类后备役增到与现役相等的水平。国外的一类后备役除保持各种军事专业人员外,还重点编组了战时所需的各类部队,保持其兵力,并使这些部队真正能与现役部队进行合成。此外,各国纷纷把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后备役战斗力新的增长点,着力储备数量充足和种类齐全的专业技术后备兵员,以达到结构合理,数量适度。

    完善国防动员法规

    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有关后备力量的法规较多,配套、具体,并在不断完善。法律赋予职能部门的权力很明确,各级法制观念也较强,保证了后备役工作的程序化和正规化,也保证了预备役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地贯彻实施。法国目前正准备对现行的《劳工法》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以便把后备役人员的待遇问题法定化。

    优化后备动员体制

    90年代以后,随着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成为主要样式,许多国家对动员体制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对动员机构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比如,美国的战争动员机构经过调整的次数最多。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国会、政府和军队参与动员工作的主要部门多达80多个,其中国会占1/3,军政系统占2/3。这反映了后备力量的动员与使用日益社会化,成为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一项全局性工作。

                                                    徐华

                                                国防报 2000年10月20日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