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西部大开发的特殊优势



    总参、总政刚刚发出通知,要求省军区系统认真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参加西部大开发。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大开发,已成为全体民兵、预备役人员认真对待的共同课题。本文试从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西部大开发的特殊优势方面作一些探讨。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国家经济建设有着光荣传统,组织他们参加西部大开发,有着自身的特殊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素质上的优势。民兵、预备役部队从诞生的那天起,我党、我军就把保持无产阶级性质,确保政治合格放在首位。教育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做到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最宝贵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斗争的经验,也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参加西部大开发的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西部开发的艰难性和艰巨性,具备“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树立“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保持“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乐观主义态度。民兵预备役人员是经过长期政治教育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相对一般群众来说,有着良好的政治素质、强大的精神动力、深厚的爱国热情,在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人才培养上的优势。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来源于智力劳动和科学技术。邓小平一再告诫我们,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文化教育比较落后,人才比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尤为迫切,尤其需要。西部开发要做的工作很多,但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人才,资金再多,客观条件再好,也不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民兵、预备役部队在为振兴当地经济培养人才方面有着优良传统,积累了丰富经验。多年来,各级人武部门通过以劳养武活动和“青年民兵之家”、“预备役人员之家”、民兵训练基地等,为广大人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学习科学文化、学习各种技术、传播致富信息提供了场所,培养造就了大批骨干人才。实践证明,做好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培养工作,是组织民兵、预备役官兵参加经济建设的首要途径,各级军区和人武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启动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内在经济活力,增强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

    兵力使用上的优势。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的决定因素。民兵、预备役人员具有人数众多、分布面广、年青力壮、组织严密、素质较高的特点,是加快西部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各级人武部应着眼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这一优势,主动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请领任务,有计划、成建制地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一些影响较大的工程建设。如开发矿山、筑路架桥、治理江河、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项目开发上的优势。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尚待开发的项目很多。这次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教育,扩大改革开放。民兵、预备役人员土生土长,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和阻碍发展的不利因素等情况,都了如指掌,在选择项目开发上可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各级人武部门应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加强对他们个人生产致富指导的同时,以民兵营、连为单位,在城镇街道、公路、河道、铁路两旁和荒山秃岭之地,广泛开展营造“民兵林”、“劳武林”、“扶贫林”、“生态林”等绿色工程,扩大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人武部门的横向联系,掌握致富信息和产品需求情况,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及时将信息传播给民兵、预备役人员,拓宽他们致富门路。

                                                蔡绍彬

                                                原刊载《中国民兵》杂志 2000年第9期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