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役制度历来是世界各国兵役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预备役部队和人员则是各国武装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预备役部队和人员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苏争霸的两极体制结束后, 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打世界核大战和常规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却频频发生。 在这种形势下,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其武装力量建设的一个主要趋势是:一方面不断削减现役部队的规模,另一方面不断加大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力度。对预备役部队建设提出了新的原则要求, 概括起来是:规模较小、结构合理、编配恰当、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能随时应召和快速反应,能完成国内外多种任务。
一、指导思想转向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
冷战时期, 各国的预备役部队建设同现役部队一样,立足于两大集团的对抗和打世界大战。冷战结束后,各国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着眼点开始转到应付局部战争、地区冲突和危机事件上来。以适应世纪转换时期和下一个世纪初期的需要。
美国国防部认为, 目前制定并执行大规模地区性冲突和非战争行动计划已经成为军队的一项突出任务。 现役和预备役一体化部队的任务要求它们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做出充分的反应。 为了对冷战后的风险、危险、机遇和挑战做出反应,为了应付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全部新挑战,美国国防部对预备役部队的建设提出新的原则要求,这就是有能力、能应召、供得起和适应需要。
有能力,是指预备役部队为了能发挥作用、完成任务和履行职能,必须做到任务明确、 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有持续作战能力。
能应召, 是指预备役部队和人员,无论是志愿的还是非志愿的,都必须做到随时应召服现役,以满足作战需求。为此,必须取消那些影响随时应召的政策和规章制度。
供得起,是指预备役部队必须是一支效费比高、有效率的部队,它保持执行任务能力的费用要比现役部队保持战斗力的费用少得多。
适应需要, 是指预备役部队必须训练有素,拥有现代化装备,与现役部队实现一体化, 规模合适、编配恰当,能适应未来战争要求和国内治安的需要,能为国家的未来需求提供战略性的安全保障。
法国为了适应冷战后的需要, 调整了预备役动员和使用原则,增加一条新内容:即军队在危机时期,甚至在和平时期也可根据需要征召预备役人员服现役, 担任临时任务,参加人道主义行动和抢险救灾等活动。
俄罗斯和独联体一些国家也都在按照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包 括国内冲突的总原则研究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改革问题。
二、做法转向压缩数量、提高质量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削减了现役部队数量,但他们没有用增加预备役部队数量的办法来弥补现役兵力的不足而是通过压缩预备役部队数量、提高质量的途径来保持武装力量的原有水平。例如,美国一类预备役中的精选预备役部队已从1990财年的127.6万人削减到1997财年的90.9万人, 削减幅度为30%,到2000年还要进一步削减;法国在80年代预备役的最高员额为300万人,90年代初逐步压缩,1997年将压缩到53万人,2000年的规划是50万人,压缩75%;德国在80年代未有一、二类预备役人员90~100万人,到1995年已压缩到47.5万人,削减了约一半,到本世纪末还将进一步压缩;韩国在90年代初期有乡上预备军420万人,在1996~2000年期间,乡土预备军将削减到200万人,削减幅度约52%。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也都不同程度地削减了预备役部队的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都在削减, 但有些国家预备役部队的削减幅度低于现役部队。例如,美国防军的精选预备役部队从1990财年的73.61万人减至1997财年的58.171万人,削减幅度为2l%,而同期的陆军现役部队由75.06万人减至49.5万人,削减幅度为34%,这意味着陆军预备役部队在陆军总体力量中的比重不仅没减少,而且还上升了。为使武装力量总体战备水平不降低, 各国在削减预备役人员数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预备役部队的质量,其主要做法有:
一是改革预备役人员的训练, 提高训练水平。德国决定突出预备役军官和士官的训练;
美国决定更多地采取“任务式”训练方法;让预备役人员多参加执勤, 更多地参与和平时期的作战任务,从而提高预备役部队的战备水平。
例如,1994年,陆军国民警卫队组建了一个维和营,于1995年部署到西奈沙漠,担任多国部队和观察员;陆军后备队人员多次在部署活动中担负管理启运港口勤务。 陆军后备队人员还担任了派往阿尔巴尼亚、 白俄罗斯、棵加利亚、爱沙尼亚、捷克、波兰和独联体一些国家的军事联络组成员和小组组长;海军后备队直接支援了美国在海地、古巴、波斯尼亚和意大利的军事行动;空军国民警卫队参加了美国在波斯尼亚、萨拉热窝和伊拉克的“禁飞行动”,空军后备队在波斯尼亚上空执行了空运空投任务。 寓训练于执行任务之中, 以执勤代替训练,法国决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务加强对第二类预备役人员的训练。
二是加快预备役部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步伐, 提高装备水平。美国将继续贯彻“先打仗的先装备”、“先打仗的先补充”,对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一视同仁, 同步装备的政策,使预备役与现役部队的装备水平越来越接近。
陆军预备役部队将更多地装备MIAI新式坦克;空军预备役部队在继续装备新式F-15、F-16战斗机的同时,还装备了4架B-IB新式战略轰炸机和8架B-52战略轰炸机;海军预备役部队在继续装备新式导弹驱逐舰的同时, 还将装备“肯尼迪”号核动力航母。以色列已决定一类预备役部队的武器装备将与现役部队同步发展, 加快现代化速度。 英、法,德等国家预备役部队的武器装备水平也都接近了现役部队。
三是调整预备役部队的指挥控制机构, 提高指挥效率,美国已着手研究改革陆军后备队的指挥控制体制,根据改革设想,将撤销现有的20个陆军后备队司令部,按行政区划重新组建10个地区支援司令部和3个地区支援大队。法国预备役部队的指挥体制正随着本上防御体系的调整而处于变化之中,调整后的指挥体制将更加精干,上下关系更加顺畅。
四是改善预备役人员的待遇, 提高其参训和应召的积极性。1994年美国通过立法修改了《军人就业和再就业权利法》、《后备役部队军官人事管理法》,这两部法律于1996年10月1日生效,它将给预备役军人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过去,法国预备役人员参加定期集训,除公职人员外, 在私营企业工作的预备役人员一般没有工资,而且不累计工龄,目前,法国防部与劳动就业和职业培训部达成了协议,将对现行的《劳工法》的有关条款进行修改,规定所有志愿预备役人员在预备役合同期间,凡参加军队组织的集训或应召参加人道主义行动,其原有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变,训练时间累计工龄。过去,德国每个参训的预备役人员从参训的第31天起领取经济补贴, 1992年8月颁布的《德国联邦国防军预备役方案》 规定参训人员从第24天起领取经济补贴。
预备役士兵在退出现役时如允诺定期参训,则可从第13天起得到补贴。预备役军官和士官如允若连续3年每年参加为期24天的训练时,每年可得到2500马克的补贴。
三、重点转向发展海、空军和技术兵种预备役部队
冷战后, 特别是海湾战争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未来局部战争将是高技术局部战争,装备有高技术兵器的海、空军和一些技术兵种将在战争中发挥主导作用。 因此,加强海、空军和一些技术兵种的预备役部队建设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迫切。各国将把海、空军和一些技术兵种的预备役部队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美、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将在已有的海、空军和专业技术兵种预备役部队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和完善。
美军根据未来的军事行动特点,将增加各军种预备役部队中战时需要量很大的专业技术单位和具有专门技术的预备役人员。
1994年,美国三军预备役部队已开始了新的结构调整。陆军后备队保留了医疗、通信、宪兵以及运输部队,其余的部队按计划撤销。陆军国民警卫队保留了炮兵、航空兵、机械化步兵、装甲兵和特种部队, 其余部队将撤销。海军后备队将增加战略海运和海上巡逻部队,用于监视、 反潜战及后勤的飞机将得到大幅度加强,而直升机水雷对抗中队将转并给现役部队。空军国民警卫队和后备队将增加战略空运、空中加油部队。
过去,以色列虽然编有海、空军和一些技术兵种预备役部队,但数量很少,也不是建设的重点。今后,以色列将在继续加强陆军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同时, 重点加强海、空军及某些技术兵种如导弹兵、雷达兵的预备役部队建设。法国《2000年预备役方案》重新划分了预备役人员的分类, 设立专业预备役(第三类预备役),将医生、工程技术人员、翻译等人员均编入该预备役,以便一旦需要可随时征召。
闵振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