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当养浩然正气



  “正气者,正风也”。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有着灿若星汉令人景仰的民族精魂。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闪烁着正气光辉的历史画卷;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弘扬浩然正气的历史大剧。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苏轼亦有“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千古名句。而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更是传世绝句。朱自清的“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方志敏的《清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等“五不稀罕”,更是惊天地泣鬼神,气贯长虹、豪情义胆。

  军人应该带头养浩然正气。因为我们这支人民军队本身就是由社会的先进分子组成的,精神文明建设始终走在社会的前列。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道德文化传统凝聚而成的浩然正气,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原则,维护正义,勇猛顽强,坚韧不拔,敢于战胜艰难困苦和一切敌人,勇于同一切歪风邪气作斗争,更是我军官兵的鲜明本色。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军队,如果丧失浩然正气,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玉碎不改其白,竹焚不毁其节”的美德。孔子倡导“君子忧道不忧贫”,深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决不随俗浮沉,提倡特立特行。孟子主张“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人生哲学则告诉人们,无论是失意还是得志,都应力所能及的承担应负的责任,有能力时,多多帮助别人;能力不足时,至少要把自己管好。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坚守心中的道德原则,保持高尚的气节。可以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是不是正直、正义、刚正,有没有气节,是辨别忠佞、判断善恶、区分高下的试金石。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最能看出一个人品格的高下端斜。古谚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南宋抗金英雄文天祥被俘后,在狱中写下不朽名篇《正气歌》,表现了他“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铮铮铁骨。元世祖忽必烈绞尽脑汁,许以宰相之职引诱文天祥投降,他丝毫不为所动。文天祥虽然救不了南宋,但其浩然正气,可谓光耀千古,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

  浩然正气,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之精髓,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军不断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千百年来,正气成了维系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一个国家的精神品格,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道义支撑,一个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所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重视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引导广大官兵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塑造优秀品质,远离浅薄低俗,守住军人的尊严与骨气,像一首歌曲中唱到的那样:“酒绿灯红心不动,浩然正气贯长虹”。

    (来源中国军网)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