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背后
——专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美国问题专家林治远



2011-12-26 09:43:40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网

    记者:最近,在谈及亚洲时,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声称“美国回来了!”明确表示美国将比过去更加重视亚太地区,尤其是军事方面的投入,美国今后的战略重点将向亚洲转移。您如何看待“美国回来了”?

    林治远:“美国回来了”,是要全面恢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用奥巴马的话说,“美国将维护核心原则并与盟友密切合作,在塑造该地区及其未来中发挥更大、长远的作用”。美国实行的是全球战略,但在战略部署上有所侧重。自冷战结束、美国“不战而胜”之后,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然而,美国对亚洲的关注总是被一些重大事件所中断,如亚洲金融危机、反恐战争等。尤其是过去10年,美国全力关注反恐,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中,对亚洲是口头重视,行动缓慢。现在,美国以“重振美国,领导世界”为核心目标,改变以往以反恐压倒一切的做法,逐步从伊、阿战场收兵,加快战略重心东移步伐,并已采取了不少实质性措施。

    记者:希拉里如此诠释美国未来10年的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的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在刚刚举行的第12次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上,美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说,五角大楼不把中国当作“敌对方”。中美关系与众不同,肯定不是“敌对关系”。对此您如何看待?

    林治远:美国对中美关系历来有种种说法,其基本定位是“非敌非友”关系。这是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与一个崛起大国的特定关系,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美国对华总体战略是合作与防范并举,但对中国“安全再平衡”力度加大,采取综合手段遏制中国,让盟国出钱、出力、出面牵制中国。与此同时,通过人道主义救援、军事交流、武器出售等方式加大了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渗透。美国采取种种行动显示实力,意在让盟友看看,“山姆大叔”还是有领导力和号召力的。

    记者:前不久,美国和澳大利亚达成一项军事协议,美国将在澳部署2500人的部队,增加进出澳大利亚的军机架次,进一步扩大军事活动等。作为美国政府削减财政赤字努力的一部分,美军未来10年将面临削减至少4500亿美元的费用支出,但亚太地区却被排除在美国国防预算削减之外。这是否可以视作美军“亚太军事战略调整”的体现?其未来走向如何?

    林治远:结束今天的战争,同时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已成为美国战略上的第一要务。其亚太军事战略调整的方向是:针对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着眼未来10~20年,深度整合空、海军战力,保持和改进美国的远征力量投送能力,确保美军在西太平洋战区的行动自由。一是扩大亲美阵容,提高“集体安全”能力,企图把军事同盟关系作为“力量倍增器”,利用盟友独特的实力,维护其在亚太的利益。二是重心后移,以关岛为枢纽,完善三线部署,在稳固东北亚的同时,加强在东南亚、特别是南海周边区域的军事存在;提升澳大利亚的地位作用,使之成为与日本遥相呼应的“双锚”。三是更新前沿武器装备,部署大量先进海、空装备和新型导弹防御系统,大力提升亚太美军的快速反应和全维攻防能力。

    记者:目前,南海问题变得越来越敏感与紧张,美国重返亚太之后,是否意味着它会更加关注抑或卷入南海问题?

    林治远: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介入态势将更加明显。美国海军一些思想家对英国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论”颇感兴趣。麦金德曾提出:“谁控制东欧,谁就能控制心脏地带;谁控制心脏地带,谁就能控制‘世界之岛’(欧亚大陆)。”麦金德的追随者们把这一战略应用到亚洲,提出控制南海,就能使美空、海军控制东亚,从而控制“世界之岛”。

    记者:可以说,美国既没有在亚洲败在谁的手里,也没有失去什么,美国从亚洲近二三十年的发展中获得巨额收益。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离开过亚洲。美国所谓“重返”亚洲,将对亚太地区带来何种影响?

    林治远:目前,欧洲局势在美国掌控之中,中东局势对美国有利。世界地缘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亚太地区成为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美国急欲找到新的办法,来巩固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从美国国内政局来看,政治斗争进入关键阶段,在经济低迷的形势下,奥巴马政府需要在军事和外交上更加强势,以便为赢得大选创造条件。因此,美国全球战略呈现出稳固欧洲、中东适当“收缩”、亚太“扩张”的局面,美国的战略调整将对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乃至当今世界秩序构成很大挑战。美国插手一些地区热点,将使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环境更加复杂。

    我们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不妥协,加强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协调,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不动摇,发展与邻国的友好关系,特别是应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务实性举措,进一步消除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疑虑。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