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谋略:作战艺术之树常青——浅析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谋略运用特色


来源:解放军报  时间:2012-09-06

    本文导读

    指挥谋略是传统军事对抗中运筹帷幄、以巧制胜,或以小的代价换取较大胜利的方法和艺术。在更加强调技术支撑和速度、精度的信息化战场上,谋略制胜并未过时,“有谋”与“无谋”的作战效益依然反差巨大。所不同的是,指挥谋略对抗的着力点发生了明显变化,表现为更加注重破敌结构、瘫敌体系,更加注重信息对抗、夺取制信息权,更加注重技谋结合、人机一体。

    谋略运筹:超前谋划、系统准备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过程相对短促,“首战即决战”特征明显,作战主动权一旦丧失就很难夺回,迫使指挥谋略对抗向战前位移,注重战前谋划夺取先期优势比过去更为重要。比如美军在动用大量国家资源苦心追踪拉登近10年,终于掌握其确切行踪后,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对什么时机实施、采用什么方式、如何进入巴基斯坦境内、失利了怎么办、成功之后如何处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周密谋划,结果仅用40分钟便达成作战目的。这些都启示我们,在信息化战场上,谋略运用不能再单纯寄希望于过去那种靠战场上“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必须走出谋略是纯思维的误区,将谋略思想与系统作战准备相结合,将战时“急中生智”与平时未雨绸缪结合,加强战前的预见性、针对性技术研究,拟制和储备多种谋略模式,手里有了“物化”的“锦囊”,战场上才能胸有成竹、妙计连连。

    谋略空间:多维拓展、虚实结合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是在陆、海、空、天和电磁、网络、心理认知等多维空间的较量。这就决定了指挥员既要筹划物理空间的谋略对抗,又要筹划电磁、网络等虚拟空间的谋略对抗。而在多维空间施计用谋,典型战例应是海湾战争中的“沙漠军刀”行动,美军为隐蔽作战企图和主要进攻方向,行动发起前全方位实施了一系列计谋:在空中,美军各型飞机频繁出现在科威特东部、南部上空,并故意形成活动规律;在地面,美军第7军、18军等精锐部队部署于科沙边界线以东,先后实施多次地面进攻演习;在海上,美军以近百艘舰艇及3万多名海军陆战队员,实施了6次较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演习;在心理上,则广泛实施心战广播、散发传单、制造谣言。由于美军多维一体的施计用谋,终使伊军对美军的下一步行动产生了误判。可见,与过去相比,谋略运用的空间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单一空间的施计用谋已经难以实现作战企图,指挥员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把谋略运用延伸到作战行动所涉及到的各个空间,才能全方位、整体地思考计谋对策。

    谋略手段:信息主导、软硬一体

    与传统谋略运用相比,信息化条件下指挥谋略运用更注重以技施谋、技谋一体。传统的“擒贼擒王”,需要深入虎穴,而美军击毙恐怖分子头目,却可以从万里之外的美国本土,通过遥控无人机发射导弹完成;传统的“隐真示假”,插树枝、戴草帽、挂伪装网也许就可以了,现在必须借助隐形材料和高性能的伪装器材,消除或减少目标的热辐射、电磁辐射;传统的“离间计”,一般是通过游说、收买等手段使对手变节,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凭借强大的网络和通信技术,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方式策反伊军的重要指挥官;传统的“攻心夺志”,无非采用“撒传单”“战场喊话”等方法来实现,而海湾战争中,美军在地面部队发起进攻前一天傍晚,派出两架喷气式飞机飞临伊军阵地上空,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喷洒彩色烟幕“画”出一幅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的伊拉克国旗,正当伊军官兵看到国旗欢呼雀跃时,美军两架飞机交叉飞行,在国旗上打了个很大的“×”,传达了“联军必胜、伊军必败”的“暗示”,打击了伊军士气。可以说,指挥谋略在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大大拓展了方法手段,出现了倍增效应。

    谋略决策:基于系统、借“机”生谋

    传统的施计用谋主要靠指挥员依据经验和感觉进行定性分析后制定,想象的空间很大,其不确定性也较为突出。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快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筹划和生成谋略已成为现实。伊拉克战争前夕,美军中央司令部组织各级指挥员、参谋和技术保障人员,在前线临时指挥部进行了一次代号为“内窥03”的大型虚拟军事演习。通过“人-机”反复推演,检验和完善决策方案,保证了美军在战场上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军事行动。据有关资料介绍,五角大楼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谋略模型,结合战场实际创新制敌谋略,到海湾战争时已储存近千个谋略模型,确保谋略在作战中能更加合理地运用。可见,信息化条件下的谋略决策,已经走向“人脑”加“电脑”的智慧聚集型思维方式,必须重视发挥指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实施精确的定量分析和模拟推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的谋略思维活动,以达到“庙算”制敌的目的。

    谋略实施:多法并举、综合施策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为了惑敌乱敌、克敌制胜,双方在施计用谋上都将不遗余力,尽其所能趋利避害。这种情况下,孤立的谋略手段很难实现作战企图,那种靠一两条“锦囊妙计”定乾坤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据外军统计研究,在作战中使用一种欺骗方法时,成功率不足50%;使用两种欺骗方法时,成功率不足80%;只有综合使用3种以上欺骗方法时,成功率才可能接近100%。马岛战争中,英军为了能在马岛西北部的圣卡洛斯港登陆,利用新闻媒体“以假乱真”,传播了大量要在马岛南部登陆的假信息;连续突击马岛南部的达尔文港、古斯格林机场,实现“声东击西”;采取登陆前不实施航空火力和炮火准备,无线电保持静默等措施,才最终达成“瞄天过海”。作战实践表明,谋略运用已经超越“单一化”阶段进入“联合化”时期,注重多谋并举、多管齐下,才能确保作用互补达到“聚沙成塔”的效果。指挥员需要运用工程化理论去谋划设计信息化作战,使各个方向、角度和层级的谋略构成一个“无缝”连接的谋略系统链,并与作战行动触为一体,才能有效提高谋略运用的成功率。

    谋略重心:聚焦要害、着力关节

    近几场局部战争实践表明,信息化作战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信息为主导、以体系为基础、以认知为要害,指挥谋略必然要将其作为“风向标”,聚焦关节施计用谋。一是谋信息先胜优势。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夺取制信息权成为谋略运用的重要前提。谋信息优势不仅要谋划己方信息顺畅高效,实现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还要削弱或阻止敌方获取信息,使其成为聋子、瞎子,才能有效制敌。二是谋体系聚能优势。信息化作战强调体系与体系对抗。但体系既有1+1>2的功能,也存在100-1=0的脆弱。作战中要谋己方体系聚合,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起来,同时又要谋破敌体系,找准敌作战体系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害目标和关键节点,实施“点穴式”精确打击和结构性破坏,使敌作战体系由“聚”变“散”。三是谋心理夺气优势。“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历来为兵家所推崇。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以“震慑”理论为指导,围绕攻心夺志全程施谋,迅速瓦解了伊军民斗志。在心理认知领域用谋时,一方面要对敌“夺气”,通过宣传、恐吓、威慑、欺骗、怀柔、收买等,瓦解敌方的军心士气,摧垮对方意志;另一方面要对己“励气”,增强信心,坚定决心,鼓舞士气,战胜敌人。

    谋略对抗:难度加大、风险剧增

    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从信息获取、分析判断、决策定谋到采取行动的时间非常短暂,谋略运用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战场趋向透明,隐蔽作战企图和谋略行动越来越困难;参战军兵种多、编成复杂,要使谋略与作战行动有机衔接,协调控制难度加大,用谋的一方稍有不慎,不仅可能前功尽弃,还有可能被对方利用。海湾战争期间,伊军将坦克、火炮等埋入沙丘,企图躲避打击,但在装备了热成像仪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面前,却原形毕露,成为固定靶标。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侦察发现,塔利班武装认为“两发炸弹不可能落入同一个弹坑”,总是抢占弹坑作为隐蔽和射击位置。于是,美军反其道而行,用激光瞄准仪准确标定弹坑位置,引导轰炸机投弹到同一弹坑,使杀伤率大大提高。

    总之,战时料敌之变,用谋自如,来源于平时的勤于思考、躬行实践。指挥员应着眼信息化条件下指挥谋略运用特点,把谋略运用的基本原理与信息化作战指导、制胜机理相融合,大力加强作战方法研究和指挥谋略训练,努力提高指挥艺术和谋略水平,不断提高驾驭信息化战争的谋略能力。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