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后勤


    军队编成内的后勤机构及其各项专业勤务的统称。是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保障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组织机构及其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后勤建议、后勤指挥、后勤科研、后勤训练、后勤防卫、基地建设及财务、军械、卫生、军交运输、军需、油料、营房等勤务。军队后勤由各级机关、部(分)队编成,分别担负战略、战役、战术范围内的后勤保障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是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而建立,并随着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后勤机构,开始是沿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编制,设有军需处、军医处,以后改为供给部、卫生部,增设兵站部,各师、团编设供给处、卫生处(队),营以下分队编有少量后勤人员。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为八路军、新四军,初期的后勤机构基本上与红军时期相同。从1942年起,八路军设后勤部,统一领导供给、卫生、军工生产等工作,各解放区也建立相应的后勤机构,根据本区具体情况实施独立保障。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的发展,部队技术装备的加强,后勤保障任务加重,后勤组织不断发展。1948年至1949年,先后成立了中央军委后方勤务部和大军区、野战军后勤部,部队的供给、卫生、军械、运输等部门,归各级后勤部建制,并编设相应的后勤专业部队、分队。各大军区和野战军自成系统,组成由军队和地方政府相结合的后勤保障体系,统一组织实施后勤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军后勤工作由分散转为集体,实现了统一编制、统一指挥、统一供应。在组织系统上,由单一兵种后勤发展为陆海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组成的诸军种、兵种后勤,从总部到各级部队都建立了后勤机构,逐步形成各项业务综合配套的保障体系。抗美援朝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现代战争特点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后勤战斗化建设,努力提高后勤应急、机动、持续保障能力,以及组织指挥与防卫作战能力,向着实现军队现代化、保障赢得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下局部战争胜利的目标迈进。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