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



  德军统帅部针对苏德战场出现的形势改变战略计划,放弃全面进攻,转而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为此,迅速从本土和欧洲其他地区抽调39个师、6个旅和大量补充兵员增援东线,并将基本力量集中到苏联欧洲地区南部,企图攻占顿河、伏尔加河下游与库班河地区并进而夺取高加索。1942年5月,德军发动夏秋攻势,首先突破苏军在刻赤半岛的防御,迫使守军撤退到塔曼半岛;随后击退苏军在哈尔科夫的进攻,6月底在南部地区转入反攻。苏军在哈尔科夫失利后,接着实施沃罗涅日-伏罗希洛夫格勒战役,到7月下旬战线后退150~400公里,放弃顿巴斯东部地区和顿河右岸地区。为阻滞德军继续推进,苏军进行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和高加索会战,经过艰苦奋战,反复争夺,不仅守住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在高加索山脉山前地带挡住了进攻的敌军,而且通过顽强的防御作战争取了时间,集结了预备队,为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苏军展开战略反攻,德军转入全面防御,战争发生根本转折(1942.11~1943.12) 其间包括1942~1943年冬季战局和1943年夏秋战局。1942年夏秋,德军对斯大林格勒久攻不克,为增强东线作战兵力,利用美英盟军尚未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向苏德战场增调67个师并组建16个新锐兵团,使东线兵力在1942年11月前增加到62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5.1万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5000余辆、作战飞机3500架。此时,苏联国民经济已转入战时轨道,军工生产业已恢复并有所发展,给军队提供的武器装备数量增多,质量改善,同时还得到美英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援助;中国抗日战争消耗和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太平洋战争也分散了日本的部分兵力,使苏联减轻了后顾之忧。苏军兵力已增加到约660万人,50毫米以上火炮和迫击炮7.7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300余辆、作战飞机4500余架。在这种形势下,苏德双方为决定战争胜负,展开了极其激烈的战斗。
  1942年11月19日,苏军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组成两个突击集团,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翼实施大规模反攻,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一部,总计22个师共33万人。随后,击退前来援救被围集团的德军2个突击集团,至1943年2月2日围歼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德国及其盟国在整个会战中损失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从此,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基本转到苏联方面,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历史性转折。与此同时,苏军通过高加索会战、列宁格勒会战、沃罗涅日-哈尔科夫战役、伏罗希洛夫格勒-罗斯托夫战役,向顿河上游、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方向发展进攻,先后收复库尔斯克、哈尔科夫和顿巴斯北部地区,并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此外,苏军在高加索方向继续发展进攻,至1943年4月初解放北高加索大部地区。
  1943年夏秋战局以苏军主动进行的库尔斯克会战开始。德军为夺回战略主动权,集中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所属5个集团军的兵力,于7月5日从南、北两翼向库尔斯克发动进攻。苏军原打算在该地区实施进攻,但获悉德军企图后改变计划,决心以优势兵力组织防御,消耗和歼灭德军突击集团,为转入反攻并进而转入战略进攻创造条件。为此,苏军以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为第一梯队,以草原方面军为战略预备队,在库尔斯克地域实施防御。12日,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交战,参战坦克和自行火炮总计1200辆。随后,苏军在北南两翼转入反攻,先后收复奥廖尔、别尔哥罗德和哈尔科夫。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共击溃德军30个精锐师(含7个装甲师);德军损失50余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3700余架、火炮和迫击炮3000门。从此,苏军完全掌握战略主动权;德军彻底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入防御。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苏军在大卢基到黑海长达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展开战略反攻,接连实施斯摩棱斯克战役、顿巴斯战役、切尔尼戈夫-波尔塔瓦战役、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第聂伯河会战和基辅进攻战役,至1943年12月向西推进达500~1300公里,收复一半左右敌占区,解放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和基辅等大城市。德国及其盟国在苏德战争第二阶段的惨败、苏联战时经济在1943年的迅速发展,使苏德战场的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为下一步解放整个白俄罗斯、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克里木地区和驱逐德军出境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世界各国反法西斯运动的发展和法西斯集团内部危机的加深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第三阶段,苏军全面展开战略进攻,德军节节溃败,法西斯德国彻底覆灭(1943.12~1945.5) 其间包括1943~1944年冬季战局、1944年夏秋战局和1945年欧洲战局。法西斯集团由于在苏德战场遭受严重挫败,1943年底被迫全线退却并转入仓促防御。德国为拖延苏德战争进程,继续利用美英盟军尚未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在苏德战场部署有198个师另6个旅,共490.6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5.4万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5400辆、飞机3000余架,企图固守阵地,稳定战局。此时,意大利已经投降,美英等国盟军基本控制地中海,并积极准备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欧洲各国人民的抵抗运动和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形成围剿法西斯德军的战略态势。苏联与美英通过德黑兰会议拟定了共同对德作战的战略协同计划,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更加巩固。为尽快歼灭入侵之敌,苏联在1944年初继续增强作战力量,总兵力达到630万余人,50毫米以上火炮和迫击炮8.3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余辆,飞机1万余架。苏军最高统帅部计划在波罗的海到黑海的整个战线上展开全面进攻,通过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彻底打败德军,解放全部国土。

1 2 3 4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