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



返 回

周恩来   <<1 2 3
  这期间,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第十届中央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主席。建国初期,仍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当美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朝鲜的战争严重威胁中国东北边境安全时,领导组建东北边防军,参与制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进行大量的组织工作,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同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筹建空军、海军和陆军的技术兵种,实现人民解放军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并为军事院校的组建及部队教育训练做了大量组织领导工作。1954年9月后,虽不再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仍关心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参与领导国防事务和陆海空边防斗争,并关注进一步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的问题。他指出军队今后要在保卫和平、保卫建设、保卫祖国边防的和平环境中进行锻炼,除了军事装备逐渐走向现代化外,军队的政治素养也要在现有基础上更加提高。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方面提出了要加强敌情观念,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军政联系,改进军内关系,密切军民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原则。在国防工业方面,1955年他指出要迅速地建立和加强必要的研究机构,主张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等必须自己制造,从根本上解决。1956年4月,他主持会议决定组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196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他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领导原子能工业建设和核科技工作, 他明确提出“先抓原子弹”。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他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接着,他又抓研制氢弹、导弹的工作,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导方针,指出核弹必须能装在导弹上,对原子弹、氢弹、导弹的研制成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大革命”中,他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周恩来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和其他人士,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对保持军队稳定做了大量工作。在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时,他和毛泽东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1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重申在中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广泛的悼念 ,到4月上旬(清明节前后)发展成为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全国范围的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议运动。这个运动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群众基础。 他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他的军事著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等。(见周恩来的军事思想) (力平)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