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而进行的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次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迎击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久经战乱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重建家园。但以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人民意志,坚持独裁、内战、卖国方针,企图在全国范围内重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达此目的,国民党统治集团采取了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在谈判的掩护下全力进行内战准备的策略,一面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建国大计;一面调兵遣将,控制战略要点和主要交通线,准备发动全面内战。美国政府对于蒋介石的战争政策,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给予了全面支持。 中国共产党全面分析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认为中国的前途存在着两种可能的趋向:一种是国共两党通过谈判实行合作以建设新中国,这是全国人民所强烈期望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必须竭尽全力去争取的;另一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对此,必须预筹对策,做好准备。根据这一分析,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25日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指明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人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8月26日,中共中央又向全党发出《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进一步阐明了通过谈判实现国内和平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国民党“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国共和平谈判于8月29日~10月10日举行,双方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又签署并公布了《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并据此分别发布了停战令。接着,由国共双方代表和出面调停国共冲突的美国政府代表组成“三人小组”和“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监督停战令的实施。由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组成的政治协商会议也在1月10日召开,并于1月31日一致通过包括军事问题、宪法草案问题、和平建国纲领、政府组织问题、国民大会问题等协议在内的《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案》。上述一系列协议的达成,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方针的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广大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全面彻底实现这些协议而继续努力。但对于国民党集团的内战阴谋也没有放松警惕。随着国民党集团内战部署的日益加剧,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舆论上作了大量的揭露,动员广大人民起来制止内战;一方面领导解放区军民加强了自卫作战的各项准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力量在日军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在华北及长江以北地区建立了晋绥(绥远省,今属内蒙古)、晋察冀(察,即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及东北部分地区也建立了许多块游击根据地,部队分布在十多个省区的广阔战场上。日本投降后,有些省区的部队在国民党准备发动内战的情况下,面临着被各个击破的危险。根据这一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决定加速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为此,调整了战略布局,将原来坚持在长江以南和皖中、豫西地区的部队,转移到华中、华北老解放区,并从各老解放区抽调11万人的部队和2万名干部挺进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开辟东北根据地。以编组能在战略上实施机动作战的野战军为中心,整编了各大解放区的部队,至1946年6月,组成了晋绥、晋冀鲁豫、晋察冀、山东、华中等野战军和东北民主联军(由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全军共计编成27个纵队和相当于纵队的师以及6个野战旅另14个炮兵团共61万人的野战军。同时,除保留了原来的晋绥、晋察冀、山东等大军区外,新成立了晋冀鲁豫、中原、华中等军区,使地方军(含后方机关和学校)发展到66万余人。此外,解放区的民兵也发展到约220万人。这种以野战军为骨干的野战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为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从组织上打下了基础。 重庆谈判前后,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借口接受日伪军投降,陆续调集80万人以上的军队,在日伪军接应下,以打通津浦(天津—浦口)、平汉(今北京—汉口)、同蒲(大同-风陵渡)、平绥(今北京—包头)4条铁路线为重点,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停战令下达后,国民党军一面蚕食、侵犯关内各解放区,一面以重兵进攻刚建立的东北解放区。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和严重的军事形势,各解放区部队在继续肃清拒绝投降的日伪军的同时,依据中共中央规定的“有理有利有节”和“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的原则,对国民党军进行坚决的自卫还击。晋冀鲁豫军区进行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毙伤俘国民党军近6万人,并争取其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率所部近万人起义。东北民主联军进行四平保卫战,激战1个月,毙伤国民党军万余人。其他解放区的部队也分别进行了平绥路战役、津浦路阻击战,给了国民党军以有力的回击。这些作战行动,对迟滞国民党军的进攻、配合和平谈判起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以运动战歼灭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初步经验。 在调整部署、整编部队和进行自卫反击作战的同时,各大军区、各野战军还利用作战间隙和短暂停战的时间,进行了整训和练兵。在军事上着重训练五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和运动战战术,高级干部着重学习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军事著作;在政治上着重解决如何认清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反动本质及加强组织纪律性、加强全局观念问题。同时,还加强了部队的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建设。经过这一系列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和作战能力。 在此期间,解放区人民大力开展减租减息和生产运动。在中共中央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后,又在减租减息、反霸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激发了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从而使解放区日趋巩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