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日益有利的战争形势和两年战争的经验,提出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在从1946年7月算起的5年左右时间内歼灭国民党正规军500个旅(师),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任务;制定了战争第3年人民解放军主力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求歼更多国民党军的基本计划。根据会议精神,中央军委确定了战争第3年的作战计划,准备歼灭国民党军115个旅(师),攻占一批大中城市。 1948年9月16日,已于8月会师于兖州、曲阜地区的华东野战军内、外线兵团采取攻济打援部署,发起济南战役,激战至24日攻克该城,全歼国民党军10万余人(内整编第96军军长吴化文率2万余人起义),夺取了孤悬在山东省境内有坚固设防的战略要地,使华东和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了一片。 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冬季攻势后,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卫立煌所部55万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及其附近地区,互相之间的陆路联系已全被切断。到1948年秋,东北人民解放军(1948年1月由东北民主联军改称,民主联军总部改为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领导机关)已发展到100余万人,其中野战军70万人,地方军(包括二线补充兵团)30余万人,总兵力超过东北国民党军将近一倍;东北解放区的面积和人口已分别占东北总面积和总人口的97%和86%,人力物力资源雄厚,已具备同国民党军进行决战的条件。此时,蒋介石对是否将卫立煌集团撤向关内处于犹豫不决状态。据此,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首先寻求同卫立煌集团决战,封闭该集团在东北境内加以各个歼灭。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根据中央军委的多次指示,于9月12日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首先以主力出击北宁铁路锦州至唐山段,连克数城。接着围攻锦州,全歼守军约10万人。长春守军1个军起义、1个军投诚,该城宣告解放。随后,当由沈阳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西进兵团”进到黑山、大虎山以东地区时,东北野战军主力迅速自锦州北上,全歼该敌。11月2日乘胜解放沈阳、营口,歼灭卫立煌集团余部,结束了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东北全境随即解放。 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这个战役连同在此之前其他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国民党军在1948年7~10月的短短4个月内丧失100万人。这样,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包括可能补充的30万人在内已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增加到300万人以上。中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也超过国民党军的新转折。 济南战役后,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提出的下一步在淮阴、淮安、海州地区作战,组织淮海战役,求歼国民党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所部一部的建议。10月下旬,中原野战军解放郑州、开封。国民党军统帅部判断人民解放军将在徐州地区发动攻势,命令刘峙收缩兵力。11月7日和9日,中央军委根据全国军事形势的变化和淮海前线指挥员的建议,决定扩大战役规模,集中华东、中原两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共60余万人,与刘峙集团60余万人(战役中增加第12兵团等部,共达80万人)进行决战,求歼该集团主力于徐州地区。11月16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中共总前线委员会,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前线各项工作。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8日,国民党军第3“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率两个军在徐州东北贾汪、台儿庄起义。11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由新安镇向徐州收缩的国民党军第7兵团于碾庄圩地区,激战至22日,全歼其5个军10万人。16日,中原野战军攻克徐州、蚌埠间的枢纽宿县(今宿州),并将自确山东援的第12兵团阻止于蒙城地区。23日~12月15日,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一部配合下合围并歼灭第12兵团5个军约10万人于宿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包围由徐州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领的3个兵团25万人,歼灭了其中的第16兵团约4万人。12月16日~1949年1月5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进行战场休整,对杜聿明集团开展政治攻势。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围之敌发起总攻,至10日,全歼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第2、第13兵团。至此,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中心南京直接处在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