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常规战争战略理论大调整


    据2005年7月5日的《纽约时报》披露,五角大楼正考虑对常规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即由:“同时打两场战争”调整为“只发动一场大埁模常规战争”。那么,美军“准备同时开展并且打赢两场大规模战争”的常规战争战略是如何出台的?其内容实质是什么?而美军现在又为何将其调整为“只发动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呢?

    常规战争战略是区别于核战争战略而言的。它是美国改善其全球战略地位、谋求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推行遏制战略时期,美国的常规战争战略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观念的简单延伸,很少有创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虽经历了朝鲜战争,但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后并没有根据此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制定加强常规战争的战略,而是侧重准备打核战争,常规战争战略主要对付反美抗美的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主张对于“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武装斗争,主要依靠当地武装进行镇压,必要时,美国以少量常规部队支援,以核武器进行威胁。因此说,美国常规战争战略理论的发展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

    “两场战争”战略理论的确立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安全形势的判断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防部认为,美国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纵深,获得了“四无”的有利国际地位,即除使用战略核武器外,无任何国家能对美国发动全球性军事挑战,无任何国家能在常规军事技术及其运用能力方面与美国相匹敌,无任何主要的联盟对美国的利益持敌对的立场,无任何事关美国生死攸关利益的地区被敌对的、“非民主”的势力所控制。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美国的常规战争战略也进行了调整。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国防部于1994年5月在《对国防计划中几个作战预案的说明》中,明确把可能在东北亚和海湾地区同时发生的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作为战争计划的重点。此后,国防部长威廉·科恩在1997年提出的《4年防务审查报告》中,把打赢几乎同时发生的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或战区战争作为作战指导思想的核心。科恩于1997年5月18日重申,在冷战后,通过广泛的分析工作和沙盘推演后确定,至21世纪初,多种威胁使美国除保持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战区战争的能力外,别无选择,并进一步指出,美军对付两场地区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是集中兵力打第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同时分出少量兵力介入第二场战争,在打赢第一场战争的过程中逐渐把兵力转入打第二场战争。至此,美军的“两场战争”战略最终得以确立。在这之后的数年,美国一直以此为主导加强其军队建设和战争准备。

    以“决定性胜利”取代“两场战争”

    小布什政府上台以后,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后在不同场合对“两场战争”战略提出异议。2001年6月21日,拉姆斯菲尔德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说,“同时打赢两场战争战略”已经过时和不实用,使美国越来越处于弹道导弹的威胁之下,因此必须作出调整,即取消1991年以来实行的“同时打赢两场主要战争”的战略,取而代之的新战略要求部队在一场主要的地区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保持足够的能力完成其他3项重要任务。这3项任务是:保护美国领土不受侵犯;利用美国在欧洲、中东和亚洲的驻军对敌人进行威慑,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在世界其他地区采取“有限的、小规模的”军事行动,诸如巴尔干地区的维和行动等。这次常规战争战略的调整虽然对“打赢两场战争”提出了诸多质疑,但并没有彻底摒弃这一战略思想。在美国2004年发布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指出,其战争准备的基点仍是同时实施并打赢两场大规模战争,并且,进一步提出了以“打赢两场战争”为目标、以“1—4—2—1”型为主要特征的建军模式,即美军要保护美国本土(1),在海外4个地区(欧洲、东北亚、东亚沿海地区和中东/西南亚)威慑敌对行动(4),在同时发生的两场战争中迅速击败敌人(2),并至少在其中一场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1)。

    “两场战争”战略再次遭到质疑

    按美国国会要求,五角大楼的战略每4年都需要接受一次全面审议,并对其后4年间美军规模和各类武器采购计划作出必要计划和澄清。2005年春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上将在提交给五角大楼的一份风险评估机密报告中强调,将军队和武器集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将限制五角大楼应付其他潜在武装冲突的能力。美国会其后进行的热烈讨论也表明,五角大楼逐渐认识到:目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驻扎军队的重担以及全球反恐战争提出的其他要求正在迫使自己修改此前一直以“打赢两场战争”为主导的战略规划。美军正在考虑将军队由“准备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调整到“适应一场常规战争”的规模,同时将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保卫美国领土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工作中。

    准备抛弃“两场战争”战略的主要原因

    首先,美国现有兵力不足。截至2003年10月,美军现役部队总兵力为142.77万人,其中陆军48.5万人、海军57.44万人(含陆战队17.44万人)、空军36.76万人。根据美国国防部估计,未来要赢得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需要投入的兵力为:4~5个陆军师、4~5个陆战旅、10个空军战术联队、100架以上重型轰炸机、4~5个航母战斗群及若干个特种部队;如果同时要打赢两场这样的战争,上述兵力还要增加一倍多。这是美军现存军力所难以达到的。而目前,美国在同时进行两场战争方面明显表现出兵员不足。一是“9·11”事件后,保卫美国本土安全成为美军的“重中之重”。美国幅员辽阔,需要大量兵力驻守。二是深陷伊拉克泥潭的美军难以分兵支援其他地区作战,且伊拉克战争已经使美军十分疲惫。以美陆军为例,目前,美军现役部队共有10个师、4个独立旅及装甲骑兵团,预备役陆军部队有8个师和21个旅、团。一旦朝鲜、伊朗两线正面开战,则需要8~10个现役师的力量,再加上驻扎在伊拉克的部队,如此大规模的参战力量将掏空美国的本土防御和海外基地的兵力,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

    其次,现代战争费用弥高。美国为维护其全球战略的需求,从1998年逐年增加国防开支。2000财政年度美国国防开支2672亿美元,2001财年为2911亿美元,2002财年达到3105亿美元,2004财年达到了3991亿美元,到2005财年军事预算更是高达4017亿美元,尽管如此,与打赢两场大规模地区性战争所需的巨额费用相比,也显得捉襟见肘。海湾战争费用是靠盟国共同分担的。1999年规模远不及海湾战争的科索沃战争,美军平均每天耗费数亿美元,总耗资高达150亿美元。空袭开始不到10天,空军存量不多的空射巡航导弹就消耗过半:空军战备用的作战装备也几乎用光,只能用拆卸其他飞机零件来获取零件,其中B—2A轰炸机配件拆用率高达99%,平均每5架B—2A轰炸机就有1架专供其他飞机拆卸零件而停飞。因此,美国在海湾战争后,克林顿政府整整两个任期所积蓄的财税收入也难以长时间支持美军在世界上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地区战争。

    第三,美军更加注重保卫本土的需要。正式确定反恐任务并转而采取一项以国内防御为重点的战略,将对美军的规模和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概括地说,要求军队为两场战争作好准备的战略需要更多的高科技武器,特别是战斗机;以一场战争和反恐为重点的战略则需要较为轻型较为灵活的部队(也许不需要更多的部队,但需要更多的特种部队),同时提出一系列其他需求,例如情报、语言和通讯专家。五角大楼的文官武将们正在考虑在多大程度上承认,像继续驻军伊拉克这样并非一场全面的常规战争(但却是一项长期义务的行动)可能成为一项十分沉重的负担,致使美军无法在其他地方应付两场战争。事实上,可能在伊拉克持续数年的非常规任务不仅占据了两线作战中的一线,而且推翻了两线作战模式的核心理论。它既不是一场大规模的常规战争,也不仅仅是一次维和行动。它不需要常规战争所需的大量军队,特别是海军和空军部队,但它所需的兵力却远远超过普通的维和行动;驻扎在伊拉克的13.8万人的美军只比两年前攻打巴格达战役最激烈的时候少1.3万人,然而政府却说这场战争不是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只是伊拉克反恐斗争中的主要工作。

    第四,不存在同时进行两场战争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在国际社会方面,美军近年来发动的几场战争表明,美国在军事行动上越来越依靠盟国的支持(尤其是资金和后勤上)。但伊拉克战争已让全世界厌倦了美国以武力解决争端的单边主义做法。特别是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背后还牵涉到俄罗斯、中国等大国以及韩国、日本和欧盟等美国盟友的现实利益。美国在争取“志愿盟友”方面将面临极大困难。在美国国内,美军在伊拉克的死伤人数和巨大的战争开支已经让美国民众达到了可以承受的极限,再次发动战争将极大地动摇民众对布什政府的信心。(据《当代军事文摘》)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