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6大关键词看伟大的变革


来源:www.81.cn 2018-11-08 10:25

 

恰趁风劲再扬帆

——从《伟大的变革》主题展览几个关键词看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国防报记者 杜怡琼 通讯员 姚硕贤

观众在参观上海陆家嘴的沙盘模型。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经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4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收入是2位数。如今我退休了,可以拿到5位数的退休金。”国家博物馆二楼,68岁的北京市民卢海峰,兴致勃勃地聊起收入的变化。

卢老先生的个体体验,折射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0.37万亿元!直到今天,很多人都难以想象这个数字代表的,是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此后40年的发展中我国却创造了发展奇迹:1986年1万亿元,1991年2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2017年达80万亿元……数字是枯燥的,但这样的数字一次次带给人们惊喜!

《伟大的变革》主题展览第四展区第一单元有一个LED显示屏,动态展示着我国经济总量与世界部分国家的对比变化。记者看到,在标示“国内生产总值排位”的红柱上,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排位一路超越:1978年世界排名第11位,2000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上升到第2位……

“这一速度,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都很罕见!”站在电子屏前,一位戴着眼镜的老人感慨地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超出预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同样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难能可贵。

第一制造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展览现场解说员的讲述,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10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出现年内首次回升。”上周国新办发布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情景不断闪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听来令人振奋!

观众在观看“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模型。新华社记者 才 扬摄

科技创新

重大工程技术取得丰硕成果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走进国家博物馆,一楼大厅的12个大字格外醒目。大厅两侧,长征系列火箭模型、天宫号空间站模型和蛟龙、海龙等深海探测装备模型,引来诸多游客驻足仰观。

见微知著。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等重大工程技术取得丰硕成果。

很多人记得,今年1月,就在国家博物馆对面的人民大会堂,中国“火药王”王泽山、“病毒斗士”侯云德在人民大会堂共同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引得热烈掌声。40年前,同样如潮般的掌声曾在这里响起——万众瞩目的全国科学大会,发出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时代强音。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这一切预示着,中国“赶上世界”的强国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第五展区的一个高铁模型,让人想起一段往事。40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乘坐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时感慨道:“就像风一样快,新干线推着我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兴号”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飞驰。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飞机……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编织起新时代的希望版图。参观展览,很多人有一个强烈的体验:从解决好产业转型升级“卡脖子”问题,到通过科技创新为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第一动力”推动我国发展跨越了很多新关口。随着我国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领跑”,带给世界的惊喜会更多。

观众在观看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模型。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深入人心稳步推进

“古有愚公移大山,今有老汉治沙滩。”6位老人及他们的后代坚持治沙造林的故事,在甘肃省古浪县家喻户晓。如今,这个故事走进了国家博物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改革开放的东风,激发了人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斗志。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创我国生态工程建设先河;1998年,实施退耕还林等重大工程,开辟生态文明建设新战场;2003年,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突出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40年来,神州大地上每棵绿树的年轮,都见证着一场场“绿色革命”。

展览现场,一张反映宁夏中卫沙坡头“三北”工程实施前后的合成对比图,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1978 年前,当地零星散落的几棵枯树给人荒凉寂寥之感;如今,这里已成为一道“绿色屏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像沙坡头这样的绿色发展故事,如今的神州大地上每天都在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美丽中国建设深入人心、稳步推进。

截至2017年底,我国累计完成13.8万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推进,已建成公园15633个,公园面积达到44.5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达到155亿人次,植树705亿株。

观众在第四展区观看生活用品陈列。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

惠及民生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转眼40年,农村的变化太大了!”观看了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雕塑后,来自安徽的观众周先生感慨地说。

农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日益丰富,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见证了当地发展变化的周先生掰着手指头,向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改革发展,民生是落脚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一张题为“农村贫困状况持续改善”的图表。相关数据显示,40年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人,153个贫困县摘帽,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

完善产权保护顶层设计文件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健康中国”展开蓝图……一张张表格,呈现着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积分入户、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居民异地办理身份证件……一张张图片,记录着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很多观众感觉到,伴随着改革发展进程,党的十九大绘就的民生新图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观众在参观改革强军主题模型展台。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国防和军队

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步伐坚定

记者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展区门槛,一个巨大的改革强军主题模型展台便映入眼帘。展台上陈列的122个型号的各类武器装备模型,吸引大批观众驻足。

据解说员介绍,这些武器装备模型意在向游客展示40年来我军主战装备创新发展的突出成果,同时也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符号象征。

其实,装备的变化仅是人民军队巨变的冰山一角。1981年华北军事演习,1985年百万大裁军,1998年抗洪抢险,2008年首次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2014年10月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浓缩的文字视频、一件件难得的实物展品,带领人们近距离感受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光辉历程。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强军之路。”军事博物馆编辑研究室副主任曹志宇说,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指导,恪守性质宗旨本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

海军三大舰队砺兵西太平洋创下多项纪录,空军初步构建起以4个实战化训练品牌为牵引的训练新格局,火箭军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进一步提高……变革图强,中国梦越来越近;转型重塑,强军梦就在前方。

外国友人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扩大开放

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到今年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000列。”站在我国首列由零售企业定制的中欧班列图片前,国家博物馆讲解员王储莎继续为观众讲解。她说,2000多年前,我国使者出使西域,开启亚欧大陆繁盛新景。如今,“一带一路”倡议承继古丝路的开放包容精神,引领世界走向未来。

“海纳百川”“和而不同”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之火。主办APEC北京会议、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参与并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全球治理注入新活力。

博鳌亚洲论坛上人们享受着亚洲经济一体化的红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播撒全球,“一带一路”让“地球村”血脉相连的内核更加名副其实……穿梭在展区,人们感受到,通过打造“升级版”开放窗口,我国持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有人说,如果把我国经济发展比作一场跨越时空的交响乐,那么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无疑是极其激越恢弘的章节。发布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大幅放开22个领域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对国内外企业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踏着新时代的节拍,我国推动对外开放破题发力,不断谱写“中国好旋律”,助力世界经济奏响新乐章。

责任编辑:刘秋丽

人间奇迹·时光隧道

■邵 薇

初冬的北京,在世界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有人说,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走进“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就如同走进一条时光的隧道,中华民族40年波澜壮阔的逐梦征程铺展在眼前。

络绎不绝参观的人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一件件展品,是凝固的时光,是显影的历史;一个个展区,是变革的逻辑,是“伟大”的注脚。

人们看到一条属于中国的道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改革开放话语里,“路”是一个核心词。道路决定命运,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改革开放,构成了这条道路的逻辑和历史起点。这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中华民族由此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也因此多了一种选择、一份方案。

人们看到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到一座充满活力的大都市,多媒体沙盘讲述了深圳拔地而起、拔节成长的春天故事。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改革开放的地标性建筑,与外滩上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实景沙盘上的美丽浦东,展示着新时代的中国气派。“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手机的变脸、服饰的变化、年饭的变迁,天宫揽月、蛟龙下洋、“天眼”望苍穹……展览勾起无数中国人的共同回忆。中国人,是奇迹的创造者,也是幸福的奋斗者;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巨变的推动者。

人们看到一颗不曾改变的初心。一个建在悬崖上的基站微缩实景,引得参观者驻足:2016年底,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开通光纤宽带与移动4G业务。事实上,这只是民生改善的一个缩影。为什么一组组数据呈现的减贫成绩单与经济成绩单一样耀眼,为什么一张张笑脸透露的幸福指数与发展指数一样暖心?从“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领袖踏遍连片特困地区的足迹、与乡亲炕头促膝的盘坐,到与群众紧紧相握的双手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人们看到一支勇毅担当的军队。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展区,有两件跨越时代的展品值得回味。一件是1981年9月26日,邓小平观摩华北军事演习时使用的望远镜;一件是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时习主席使用的望远镜。从平原到海上,从“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到“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统帅的目光,始终瞩望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重塑组织形态,大刀阔斧全面深化改革;重整斗争格局,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重构建设布局,创新发展理念和方式;重树作风形象,强力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哪一桩背后不是运筹帷幄的胆识、攻坚克难的奋进和惊心动魄的转变?人民军队变革图强,中国梦越来越近,强军梦就在前方。

历史照进现实,梦想引领未来。“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将改革进行到底!梦想不在别处,就在我们心中;征程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脚下。

责任编辑:刘秋丽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