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等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信息化军队、建设信息化国防、加速动员一体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建设适应21世纪的国防动员体制,应关注以下四种动员观念:
精确动员观念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为作战力量的精确运用、装备火力的精确分配和作战目标的精确打击提供了条件,也不断牵引和促使战争动员朝精确化方向发展。人们可以运用现代化指挥自动化系统,对动员需求进行精确的预测和分析,切实搞清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哪里需要,什么时间需要。精确动员有很多优点:首先,大大降低了动员盲目性,能够根据不同的作战方向和各军兵种的作战任务,将作战物资及时投送至所需位置,实现地点上的精准,从而使战争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需求与动员保障之间接近或达到一致。其次,可对战场动员保障行动实施全程跟踪和即时监控,极大地提高从组织动员到投入保障的速度与效率,达到时间上的精准。再次,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物资的集结、调运和保障系统的辎重负担,避免资源浪费,实现数量上的精准。
能力储备观念
物力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能力储备是动员的基础。工业化时代及其以前的战争,战场界线分明,作战阶段明显,作战保障计划性强,物力资源储备具有“预置型”的特征,即在较为固定的保障梯次中通过定点储备大量的物资,以满足“程式化”作战对资源的需求。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场周边因素增多,军队对社会资源的利用随机性更大,传统定点集中的大规模实物储备方式,不仅战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极易造成资源浪费。而解决物力资源战时需求量大与平时储备有限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行由工业时代的“预置储备”为主向信息时代的“能力储备”为主转变。所谓“能力储备”,就是工业生产能力的储藏,它是适应未来战争对物力资源随机、快速、精确保障要求的必然选择。
自适应动员观念
自适应动员,就是指动员保障机构和部门能够对作战部队需求做出的“预测性”判断,在部队提出需求之前,自主“超前”地为它们调配资源的行动。这种动员能力的实现,基于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具备“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的信息网络体系。这是自适应动员的技术基础。二是“功能型”资源模块。资源模块是指具有独立保障能力的、可任意与其他模块组合的保障单元。它是实现自适应动员的组织基础。三是一套“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扁平化”指挥体制。这是实现自适应动员快速、即时、主动的体制保障。
全维动员观念
信息技术使得战争的“触角”延伸到了“陆、海、空、电磁、心理、太空”等等领域。传统形式上的动员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化战争作战需求。因此,必须树立“全维动员”的观念,加强对新领域动员规律的研究。首先是信息动员研究。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取得现代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没有制信息权上的优势,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最终目标就无从谈起。其次是科技动员研究。科技时代,打科技战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科技资源作为作战力量的“倍增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第三是心理动员研究。现代的战争,不仅仅是“硬实力”的比拼,更是双方军民心理“软实力”的较量,加强心理“动员”和“反动员”意义重大。 (据《中国国防报》 文/祁小东 于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