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汶川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军首次依托战区建立联合指挥体制,对参战力量实施统一指挥,实现了我军联合指挥的新跨越。结合抗震救灾实际,认真总结抗震救灾组织指挥经验,对于进一步认清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规律,不断深化对战争行动的认识,在努力提高核心军事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级组织指挥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真思考抗震救灾实践,深刻认识战争行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本质联系
随着我军历史使命和职能任务的不断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的联系正在不断加深。正确认识两者间的关系,进一步做好全方位的行动准备,是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指挥能力的重要前提。
战争行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都是军队必须完成好的重要历史任务。
战争行动和非战争军事行动,都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履行我军神圣使命的战略要求。军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说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在这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军队始终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根本职能是打仗,不能在部队建设中过度强调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地位,而冲淡战争行动的根本性、基础性地位,导致打赢战争能力的下降。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把两者统一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和职能任务的不同要求上,通过完成好多样化军事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整体利益。
战争行动能力是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坚实基础。
这次汶川抗震救灾行动,无论组织部队快速到位,还是展开应急救援,都能清晰地看到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的共通之处。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组织指挥、快速动员、立体机动和后装保障等方面,高度依赖于战争行动能力的提高。所以,强大的战争行动能力,是军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坚实基础,根本制约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成效。抗震救灾中,各部队之所以能够有力有序有效展开救援行动,重要原因就是我军近年来坚持不懈地狠抓作战能力建设,战争行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级必须以提高打赢战争的能力为核心,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纳入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科学筹划和组织实施,既形成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整体实力,又具备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决胜能力。
非战争军事行动为战争行动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当前,我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频度远远大于战争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多样化特征,特别是部分行动的准战争性质,使部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得到了近似实战的全方位锻炼。可以说,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得失成败与经验教训,都为未来遂行作战任务提供了重要借鉴。这次抗震救灾,各级像指挥打仗那样组织救灾行动,在构建联合指挥机制,实施联合指挥、联合行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组织指挥战争行动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践依据。各级应注重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探索总结战争行动的特点规律,检验实战能力,查找差距和不足,进一步校准我军作战能力建设的前进方向。
科学分析抗震救灾实际,深入探索未来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指挥的特点规律
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不是打仗近似打仗,为我们深入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规律提供了典型案例。从抗震救灾实践看,未来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指挥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从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行动目的。
与一般作战行动相比,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目的重大而特殊。从这次抗震救灾看,军队的救援行动不仅在于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还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等。搞好组织指挥工作,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抗震救灾的目的意义,牢牢把握组织指挥的正确方向,这既是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重要前提,也能为组织指挥活动提供明确的目标指引。准确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目的,关键是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辨本质,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行动的规模大小都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深刻领会上级意图,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决策指示上,紧紧围绕上级意图指挥部队行动,防止决策失误、指挥失当。
着眼整体联动实施集中统一指挥。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非战争军事行动无论规模大小都将是多元力量的整体联动,必须着眼形成整体合力,加强集中统一指挥。首先要明确指挥主体。无论是预有准备,还是应急行动都应把明确指挥主体放在首位,最大限度赋予指挥权,尽快形成统一的指挥核心。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指挥主体主要由行动地区最高军事机关、担负主要任务的部队、参与行动的最高指挥机关担负,以利于形成高度的指挥权威。其次要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根据投入的建制单位数量、兵力规模、任务范围等因素,合理确定指挥层次,构建单级或多级指挥体系。构建指挥体系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指挥层次与跨度的关系,既不能因纵短横长、指挥跨度过大,造成控制难;也不能因纵长横短、指挥层次过多,影响指挥效率。应切实找准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再次是要完善指挥机构内部要素。既要保持精干高效、功能完备,又要避免重叠交叉设置。根据具体任务,有什么样的指挥需求,就设置什么样的指挥要素,确保指挥机构内部设置与联合指挥需求相适应。
把理顺关系作为组织指挥的重中之重。
大规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各种关系十分复杂,建立明晰顺畅的指挥关系,是组织指挥必须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从抗震救灾行动看,主要应理顺四种关系。一是指挥关系,这是指挥机构与隶属、配属力量之间构成的基本关系,下级在行动上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指挥,自觉维护上级指挥权威。二是指导关系,这是根据职责和任务,对指挥关系的延伸和补充。各级指挥机构业务部门,有责任和权力对口指导下级部门;指挥机构内部,指挥中心有责任和权力指导其他业务部门。三是协同关系,这是参战力量实现整体联动的内在要求。在具体行动中,没有建立指挥关系的任务部队,在执行同一任务时应建立协同关系,既可以由各级指挥机构统一组织,也可由任务部队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组织。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不同军兵种部队临机协同,共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表现出了良好的协同意识。四是协调关系,这是军地之间沟通联络的主要渠道。军警民共同参与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部队应与地方党政部门之间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协调关系,确保军警民步调一致。
更加强调果断决策和灵活指挥。
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决策受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对决策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殊性、应急性、多变性等特点,打破常规,确保指挥正确高效。必须着眼整体效益,在统筹兼顾政治、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上,果断作出决策,并力求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必要时,充分运用信息系统参与指挥决策,把指挥员、参谋人员和各类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科学高效的决策整体。必须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把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综合指挥与专项指挥、按级指挥与越级指挥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划定权限、明确职责,实施指挥权限调控下的自主指挥。最高指挥机构可将任务部队担负的具体任务,纳入统一意图下进行整体筹划,在确保对各级指挥活动实施宏观指导和跟踪监控的前提下,由各级按照担负的任务和实际情况,实施相对独立的指挥。指挥过程中,涉及全局的重大行动,指挥员必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或组织专项机构实施专项指挥。除此之外,各级一般不应干预下级的指挥活动,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则可越级指挥任务部队,改变力量布局,调整行动计划,确保上级意图的圆满实现。
紧贴环境任务特点抓好指挥保障。
从这次抗震救灾看,实现指挥稳定、高效、不间断,必须采取超常措施、超常手段抓好指挥保障各项工作。特别是军地联合行动时,指挥机构应适时通报情况信息,为军地共同决策提供可靠保障。要把通信保障作为指挥保障的重点,多层次、多信道、多手段地确保信息流通稳定、可靠、及时。应组织以指挥信息系统为核心,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导航系统等多种信息传输方式相结合,军地资源互为补充的指挥通信网络。应重视测绘气象保障,针对指挥需求,把传统保障手段与数字化、信息化保障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组织指挥的各层次、全过程,为指挥员提供实时准确的测绘气象信息。
全面深化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各级组织指挥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
尽快把非战争军事行动纳入法制轨道。
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诸军兵种及其他武装力量的运用、平时指挥关系的改变等诸多问题,需要配套完善的法规加以规范。应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大局的高度,尽快把非战争军事行动纳入法制轨道,配套完善综合性、专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法律地位,为部队行动提供法理依据。应通过法制手段,进一步规范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体制、机制和相关活动,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解决好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多头指挥等问题,使非战争军事行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保证组织指挥有法可依、临阵不乱。
在推进训练转变中深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研练。
着眼推进训练转变,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落实在经常,贯彻于部队军事训练的全过程,始终突出指挥研练这个重点,从遂行任务需要出发,抓好工作落实。应注重打牢指挥研练的基础,深入研究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理论,全面学习必备的政策法规知识和国际交往常识,强化关键指挥岗位和通用指挥技能训练,提高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素质。应始终突出应对危机背景下的指挥演练,按照应急行动要求,组织应急指挥实案化演练,加强对指挥方式、指挥程序和指挥保障等内容的实际检验,探索多种复杂情况下保证指挥顺畅的有效对策,通过演练完善应急指挥预案,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应积极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定期组织多课题穿插、多部门参与的军警民联合演练,以增强军地之间的联合意识和协作能力。
加快发展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多元化指挥手段。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多样性要求指挥手段必须多元化。抗震救灾初期暴露出的通联问题进一步警示我们,指挥手段建设应统筹兼顾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多种需求,增强指挥基础设施的抗毁能力。这次抗震救灾在民用通信大部中断的情况下,军用通信保持基本畅通,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为救灾指挥提供了有力保障,必须把增强抗毁能力作为指挥手段建设的重中之重。应加快发展以光纤、短波、卫星、移动通信为主的通信手段,健全和拓展以综合信息网、固定通信网、野战通信网、指挥自动化网、卫星导航网为主的信息网络,研究开发智能化、野战化、小型化、机动性好、防护力强的指挥装备,确保各类信息快速稳定、安全保密地传输。应努力推进多元化指挥手段向基层分队延伸,解决战略、战役、战术指挥手段不匹配,特别是分队指挥手段单一的问题,确保分队在未来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能够作为行动单元独立完成任务。应强化军地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不仅要实现固定指挥单元的链接,还要连接移动或运动中的指挥单元,为军地联合指挥打牢基础。
锻造一批高素质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
全面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指挥能力,根本在于锻造一批高素质指挥人才。必须把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纳入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提升成长起点。必须把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与完成重大任务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在国际维和、联合军演、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锻炼培养,磨砺指挥素质,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尽快满足现实急需。必须注重以课题研究牵引指挥人才培养,健全实践育人的激励机制,激发官兵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规律的内在动力,努力提高指挥人才的理论素养。必须在不断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中培养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把高素质人才放在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重要岗位上,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切实以个体素质的提高,促进部队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据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