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8月23日,日本对德宣战,企图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借机扩大在华权益。9~10月,日军占领山东省大部。10月10日,日军2万余人与英军数千人开始围攻驻守青岛要塞的5000名德军。11月7日,德军投降。与此同时,日本陆海军占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等德属太平洋岛屿。此外,澳大利亚乘机夺取了德属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新西兰占领了德属萨摩亚群岛。 在非洲大陆,英、法、比军队对德军各据点发起进攻,占领德属殖民地多哥、西南非洲、喀麦隆和东非。但德国将军P.von莱托-福尔贝克率德军及土著部队1.7万人在坦噶尼喀(今属坦桑尼亚)开展游击战,与英军13万人周旋,
直到1918年11月23日才奉命投
降。 海战战况 战争期间,双方海军在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广阔海域进行一系列海战。协约国海军实施海上封锁,企图将同盟国舰队围困在基地内,以确保海上交通线的安全,给同盟国经济以沉重打击;同盟国海军实行反封锁,袭击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以及协约国沿海港口城市。经数次交战,包括单舰破袭战、潜艇战、水雷战、两栖作战和舰队交战,德国海军始终未能夺取制海权,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海军基本上掌握着海上的战略主动权。 1914年8月28日,英、德海军在北海黑尔戈兰湾首次交战,德军损失3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9月,德国潜艇先后击沉英国1艘巡洋舰、3艘装甲巡洋舰,开创潜艇击沉战舰的先例。11月3日,德巡洋舰支队在智利海岸击沉英方4艘巡洋舰。12月8日,英海军以优势兵力在南大西洋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附近海域击沉德方4艘巡洋舰(见福克兰群岛海战)。1915年1月24日,德国巡洋舰分舰队与英国巡洋舰分舰队在北海多格浅滩交战。德舰1沉2伤,亡954人;英舰2伤,亡15人。1916年5月31日~6月1日,英大舰队主力与德公海舰队主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海域进行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双方损失惨重,但均未实现消灭对方舰队主力的企图(见日德兰海战)。 此后,德国利用潜艇频繁袭击协约国及其贸易国的商船,企图迫使英国退出战争。协约国海军则集中兵力进行反潜作战,并组织有效的海上封锁。1917年2月1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下令对协约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此前,德国潜艇对商船的袭击虽因美国抗议而时断时续,但仍击沉1942艘商船共379.2万吨。实施无限制攻击后,德潜艇(230艘)11个月内共击沉协约国和中立国商船2773艘,达600余万吨(包括潜艇布雷炸毁33万吨),其中英国损失1037艘共260万吨,海运一度陷入瘫痪状态。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后,没收停泊其水域的170万吨德国船只,同时加紧造船以弥补协约国商船的损失,并派遣驱逐舰参加反潜作战。为粉碎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协约国开始对商船实行护航制度,出动各种舰艇、飞机、飞艇和气球敷设水雷和投放深水炸弹,击沉德国潜艇199艘。1918年,德潜艇击沉1046艘商船(265万吨),但未取得决定性战果。11月21日,德国舰队向英国海军投降。 海战对战争的结局影响深远。德国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消极防御,未坚决争夺制海权;兵力兵器居劣势,技术装备落后(作战密码被破译,水上飞机母舰发展缓慢)。因受协约国海军的严密封锁,德国对外贸易直线下降,粮食、食油、黄油、矿石、石油、橡胶、化工原料、煤炭、布匹和皮革等依赖进口的战略物资日趋紧张,战争潜力严重削弱。至1918年秋,德国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 |